院内发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

来源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生基础是冠状动脉的急性血栓性闭塞病变.对于院外发生的STEMI,早期再灌注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从而改善其生存预后.STEMI的诊疗系统包括:急诊医疗服务(EMS)、急诊救治、心内科相关治疗、护理干预及住院治疗等方面;而其核心实质在于再灌注治疗.这一系列诊疗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STEMI患者的心肌缺血时限,进而降低疾病死亡率.与院外发生的STEMI相比,在院内发生STEMI的患者中,高龄、女性及多发合并症所占比例更高,其预后也相对较差.然而目前该疾病的认识相对有限,导致其诊断及再灌注治疗的延后,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预后.
其他文献
探讨微信平台应用于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科室按照医疗组成立4个微信群,微信群成员由主治医生,护士,康复师及患者或者家属构成.各医疗组患者植入冠脉支架后,康复医师邀请患者或者家属加入相应医疗组微信群,由康复师定期推送患者相关康复知识,护士推送患者术后护理相关知识,主治医生负责回答患者治疗相关问题,并定时推送各位专家出诊信息.组织患者和家属参与健康教育讲堂.随机向患者或者家属发放问卷330份,以
观察和分析房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选择我科接收治疗的80例救治成功的房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手段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对房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手段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以及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救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除了与堵塞血管的再通情况有关外,还与冠脉微循环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密切相关.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阻塞(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obstruction,CMVO)可以在高达50%的急诊冠脉介入患者中发生,会显著增加患者远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本文拟简述一下C
"剩留炎症风险"与"剩留胆同醇风险"的防治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管理的两个方面.20年前,里程碑的4S研究表明,在确诊高脂血症患者的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此后,大量的他汀类药物研究表明,非常广泛的患者均可从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获益,包括那些无潜在血管疾病或高脂血症证据的患者.然而很多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仍然遭受危及生命的血管性事件,这在临床文献中常被描述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持续进展的疾病,从无症状开始,演变到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以及最终的心源性猝死,各阶段对应的临床症状都有所不同.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本文将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介绍目前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进展.同时,将介绍如何将流行病学和随机临床试验数据应用于个体化的治疗.
2016ACC/AHA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指南"在参考2011ACCF/AHA/SCAI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指南、2011ACCF/AHA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指南、2012ACC/AHA/ACP/AATS/PCNA/SCAI/STS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SIHD)诊断与管理指南、2013ACCF/AHA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管理指南、2014AHA/ACC非ST段抬高型急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冠心病治疗的三大手段(即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之一.尽管PCI治疗大大改善了冠心病患者预后,使冠心病的治疗发生里程碑式改变.但介入治疗后再狭窄(Restenosis)一直是其无法摆脱的,也是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的热点.某种程度上说,PCI发展进步史就是心血管介入医师与再狭窄坚持
2016年2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女性缺血性心脏病(IHD)防治的科学声明,阐述了女性IHD相关的研究、流行病学、性别特异的高危因素及影响女性接受诊治的因素.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生物性别差异.社会性别差异影响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及结局,给女性带来更多IHD高危因素.IHD的病理生理学、症状表现、对药理干预的反应和临床结局及救治效率、死亡率均存在性别差异.尽管数个里程碑式的研究奠
冠脉分叉病变(BIFs)手术成功率低和远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仍然是介入心脏病学中具有挑战性的病变类型.尽管术者对这一复杂病变类型饶有兴趣,推荐不同的技术策略,BIF治疗依旧是个有争议的话题.该文综述了BIF的解剖、生理、分类和新近介入策略的评价.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血管钙化发生率逐年增加.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并不少见.接受择期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中重度钙化病变比例可达30.8%,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