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激光抽运铯束频标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

来源 :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ko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应用于激光抽运铯束频标的Littman-Metcalf外腔结构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情况.利用Littman-Metcalf外腔结构的光反馈特性,使原来自由运转时波长在850nm附近的半导体激光器能够工作在铯原子D2线中超精细能级跃迁频率所对应的波长上,并把激光器的线宽压窄到1MHz以下.利用饱和吸收谱的方法,激光器频率被锁定在铯原子D2线中超精细能级的跃迁频率上。
其他文献
文中讨论了卫星星座内时间同步的方法和卫星星座的结构,并对时间同步方法和卫星星座进行了仿真实验,得到时间同步的精度可达到纳秒级.最后分析了卫星星座时间同步中的误差源。
本文介绍了数字锁相环的基本工作原理.研究了在数字锁相的基础上实现获取与外标频率同相的编程可变的频率的方法.同时,利用Verilog语言完成了该研究的基于FPGA芯片的设计实现,并对结果进行了仿真。
我国在同步广播卫星的电视信号中,插入了标准时间、频率信号.由于这种直播电视卫星是静止轨道的同步卫星,所以覆盖面广,信号较强,便于接收[1].因此,利用其进行时间比对已成为时间服务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开展同步广播卫星电视比对工作已经20多年,用户可以在每月出版的上看到"卫星电视节目中秒信号的测量值".在不作卫星轨道位置修正的情况下,定时精度可达到0.1μs。
如何修正用以表征陆地对罗兰C信号电波(地波)传播速度影响的附加二次相位因子(ASF),是提高长波无线电导航定位和高精度授时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对于研究、开发、利用我国河导航(授时)信号和日、韩、俄罗兰C信号资源、使之服务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国土和相关海域,战略意义重大.本文报告的GIS软件能快速数字化可视化显示和调用服务区域的地形地理信息、大地电参数和大气折射率等多种数据源.有了它,就可以非常方便容
实现光频频率的绝对测量需要将其与微波频率通过一定的方法连接起来,传统的方法依赖于谐波光频链,系统复杂且昂贵.利用飞秒光梳测量光频,通过其一系列频率梳在光频信号和微波信号之间建立直接联系,使得光频测量的准确度和实用性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在频率测量当中,利用互成倍数频率信号间的周期性相对关系,也可以利用相对低的参考频率实现大其105以上的较高频率测量.本文通过对飞秒光梳频率测量技术中的时间原理的讨论,
卫星双向时间与频率传递是高精度的时间比对,温度变化是一个影响精度并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利用NTSC(国家授时中心)台站与NICT(日本国家情报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台站几年来的原始数据,讨论了双向比对结果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温度超过12度时,两站的时间差与环境温度的相关系数较大,且为正相关;温度低于12度时,两站的时间差与环境温度的相关系数较小,且为负相关.另外证实了对上、下变频器以及低噪
实现高精度星座自主时间同步和信息交换,依赖于系统综合时钟.在建立系综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引入误差和噪声.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立系综钟的各种误差源,然后分析并给出了在双向加共视的时间比对模式下误差消除的方法.理论研究和仿真实验表明,星座时间同步误差小于10ns。
鉴于国内各城市117(或12117)电话语音报时系统,各自独立播报,且播报的时间准确性差的特点,国家授时中心于2004年4月27日推出117电话语音报时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后,正式向社会提供服务.它的最大特点是:该系统与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标准北京时间及世界协调时UTC(NTSC)保持准确同步.同时,报时精度较高,可以提供与标准北京时间偏差小于0.5秒的报时精度.截止目前,该系统已稳定运行一年,
发展历程2001年6月,即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后3个月,萌生建立一个介绍时间频率科学知识为主的专业科普网站的想法,一则借助网络传播优势,推广普及时频科学知识;另则借以宣传国家授时中心的形象,提高单位新名称的社会认知度;再则,可以顺便推广授时中心的各种时频产品,可谓一举三得. 本文介绍"时间"网站的公益时间服务情况。
在罗兰-C接收机的数字化软件实现过程中提出了周期识别的数字化算法,在每个脉冲内进行大量采样,根据采样值识别周期过零点,给出了相位编码信息,在有噪声存在的情况下,提高了周期识别过程的弹性,完全实现了对罗兰-C周期识别的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