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和镉对四环素在黑土组分上吸附行为的影响

来源 :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it_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被广泛地用于医疗业和畜禽养殖业,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随着农业肥料的大量使用,抗生素和重金属普遍共存于农田土壤中,从而产生更强的生态毒性和更高的抗性基因丰度[2].土壤的不同组分,例如有机质、黏土矿物和水合氧化物是影响抗生素和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流动性和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而吸附是控制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和转化的关键过程之一,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铜和镉对四环素在不同黑土组分上吸附的影响,从而为评价抗生素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归趋和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土壤重金属问题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1,甚至影响到粮食安全.为探讨柳江盆地典型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依据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等因素选取了22 个采样点,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方法测定土壤中Cu、Pb、Zn、Cd、Ni、Mn、Fe 含量.
会议
磷是生态系统循环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土壤/沉积物中磷元素以不同的结合形态存在,在不同的驱动机制下可以相互转化[1].在农业密集区域,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我国大部分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了环境阈值.过量的磷一部分以溶解态随地下水位波动迁移至土体下部或地下水中,另一部分和土壤之间发生吸附/解吸、溶解/沉淀等变化逐渐形成稳定矿物而被封藏,成为了地下系统中磷素的内在来源.在一定外力影响下内源磷将
会议
厂区土壤普遍受到不同程度有机污染影响,为了能在厂区拆迁后,使污染土壤得到治理并投入安全的使用中,高效经济安全的原位修复方式亟待研究.一种耦合化学氧化与生物降解一体的修复方式,以化学氧化作为预处理,将微生物难以降解的疏水亲脂性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为易于微生物利用的中间产物并最终被微生物完全降解.适当的氧化体系,在达到预期治理效果的同时,能对土壤中土著菌及土壤理化性质产生的影响最小.
会议
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耕地面积锐减,农产品生产严重受限;同时,土壤作为有机污染物汇的载体,加剧农田土壤有机污染,进而有机污染物通过作物进入食物网,危害人类身体健康[1,2].鉴于耕地资源短缺,我们仍需利用污染农田进行作物生产;为缩短修复周期,可利用休耕期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会议
腐殖酸(HA)是土壤、沉积物、地表水及其它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天然源有机物.HA 含有芳香环、脂肪链类,羧基、羟基、酚羟基等多种官能团.HA 中的酚羟基、醌基氧化还原状态改变中可能与氧气产生自由基反应、生成活性氧自由基[1].此过程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可能有较大地影响污染物的环境归趋.
会议
随着纳米材料生产和应用的增加,大量的纳米颗粒被排放到环境中.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易于进入土壤接触并吸附有机污染物,使得其二者均在植物中积累,从而在农产品中引起潜在的安全隐患[1].目前,对于纳米颗粒暴露作物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尚不足以准确评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带来的生态风险.研究纳米颗粒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作物吸收累积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认识及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会议
随着核能的广泛利用,放射性物质偶有泄漏,如2011 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导致大量碘-131、铯-137 等的释放,给全球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放射性碘是核裂变的主要产物之一,最终会通过干湿沉降回到土壤中.碘在土壤中主要以阴离子形式存在(I-、IO3-等),迁移活性很强,环境风险很大[2],因此,探明碘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构建环境友好的高效阻控体系,对调控放射性碘的生态风险有重要意义.
会议
生物炭是一种由生物质在无氧或者缺氧条件下通过热转化过程得到的一种细粒度的多孔富碳物质.生物炭在土壤修复、清洁能源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和缓解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成为目前研究热点.
会议
多环芳烃(PAHs)作为一种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其高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长期以来受到环境化学和毒理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造成土壤环境中的多环芳烃超标主要来源有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长期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以及各类工业、农业和交通造成的有机物热解等[1].
会议
生物炭是由生物质在无氧或限氧条件下经低温热解产生的富碳物质,其使用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形成的亚马逊黑土.作为一种多功能性的环境材料,生物碳不仅是改良土壤结构性质、增强土壤固碳的优良添加剂,同时也是新型的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材料.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