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闭塞致不完全型闭锁综合征(附1例报告)

来源 :贵州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脑血管病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xy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较为罕见,但致残率及死亡率高.而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是一种特殊的临床状态,由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者病情危重,能作出明确病因诊断者不多.报告一例经临床、头颅CT、MRI及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为脑桥梗死的病例.此综合征预后一般均较差,但是如系基底动脉慢性闭塞,并有充分的侧支循环建立,再经正规系统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本文从古代著名医家的著作中选取对消渴病的论述,从中医辩证论治角度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有助于提高现代中医对糖尿病治疗的认识.
汪何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血脂异常等内分泌疾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深有研究,疗效显著.其经验方"三芪丹颗粒"及"三芪丹丸"已获得广东省药监局医院制剂批文并使用,相关研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在糖尿病的诊治方面,汪何主任医师推崇施今墨医家的经验,着眼于临床实际,灵活运用.汪何教授多年临床观察发现早期DN患者,尽管已经患有多年糖尿病,但
张磊主任医师为河南省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治病重在辨证,用药精炼,临床疗效显著.探讨了张师治疗消渴、瘿病、脏燥、便秘常用经验方。
糖尿病与瘀血关系密切,瘀可致消,消可致瘀,瘀血可促使糖尿病病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瘀血表现多种多样,亦贯穿糖尿病始终,因此活血化瘀法应贯穿糖尿病的治疗全程,临床上应据患者体质、基本病机和具体临床证候,将活血化瘀法与其他治法相结合,灵活运用.
中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治疗Ⅱ型糖尿病,具有调节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GLP-1的平衡和葡萄糖的吸收等作用.体外或体内研究表明超过400种中药及其提取物显示抗糖尿病作用.中药以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调节机体内环境,改善体质,减轻胰岛素抵抗状态,调节糖脂代谢,增强糖自稳等优点,在轻型、中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占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疗效显著.
氧化应激通过多条途径导致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抗氧化剂能够直接对抗自由基,调节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抗氧化治疗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新方向,而抗氧化剂的递药系统可以提高抗氧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除传统口服递药系统外,近年来新型递药系统的发展使抗氧化剂靶向、缓释地更好的发挥了抗氧化活性.在本文中,就抗氧化剂递药系统及其在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抗氧化剂治疗能够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清除
在人恶性肿瘤中,miRNA常常紊乱表达.近来报道指出,miR-204-5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表达下调,但其功能并不清楚.本研究即是调查miR-204-5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功能.过表达miR-204-5P可抑制PIC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iR-204-5P能够直接结合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TR).
会议
Although there is evidence that 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1 (S1P1) activation occurs following experimental brain injury,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its metabolic pathway in cerebral isc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CH) is a subtype of stroke that associated with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and inflammation, which may be ameliorated by a neuroprotective strategy targeting the complement c
动脉瘤是指动脉壁因局部病变(可因薄弱或结构破坏)而向外膨出,形成永久性的局限性扩张。选择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意外地因瘤体内血栓形成,动脉瘤自行血栓性闭塞,且无并发症发生。手术过程中血压明显低于平时,导致载瘤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下降,血流对动脉瘤的冲击作用明显降低,动脉瘤腔内的血流甚至趋于停滞状态,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该动脉瘤瘤颈为2.2mm,与微导管直径相当,当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将瘤腔内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