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重复博弈的网格资源分配方法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网络与数据通信学术会议(NDCC201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网格经济中资源定价的准确性和公平性问题,提出基于重复博弈按出价比例共享资源的分配模型。在重复博弈的各个阶段,用户以任务执行时间为优化目标,通过先期所获资源比例分析其他用户的竞价信息,可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对后期的出价策略进行调整,通过有限次的阶段博弈达到均衡出价策略组合,实现用户最大效用下的资源分配。仿真表明该模型可改善资源竞价策略,实现用户优化目标的资源分配。
其他文献
概述PVC的热降解与稳定化机制,着重探讨PVC树脂生产过程中热稳定剂的使用,通过调整聚合配方,加入热稳定剂和调粒剂,生产出具有抗热性能的新型树脂,并对生产出的树脂及制品进行分析。
提出了一种新型多级可扩展交换网络。在建立该交换网络逻辑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对该交换网络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并说明了其扩展方式。然后,通过分析该交换网络通信链路间的竞争,定量地描述了该交换网络的端口间可达性、无阻塞条件和可靠性。最后通过与单级Crossbar交换网络、传统3级Clos交换网络的定量对比,证明在同等容量下该交换网络的结构复杂性最低。
数据中心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数据中心网络中交换互联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标准的以太网交换机为基础,提出一种可重构的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机。在胖树网络结构上,利用该交换机可重构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对报文灵活处理。文章最后给出了一种特定的可重构交换机的实现用以支持负载均衡和多路径传输。
故障注入(FI)是评价系统可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面向安腾架构进行故障注入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给出一个适用于安腾架构的故障注入平台。该平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模拟注入故障,并设计一种基本的构件设计标准以支持添加新的故障注入工具,增强系统可扩展性。在此基础上,基于自动化测试框架STAF,开发故障注入的自动化测试系统。通过对目标服务器HP RX6600进行应用负载同故障负载的融合测试,充分验证了开发平台
网络实验环境对于协议和应用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规模网络拓扑生成技术是构建网络实验环境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大规模网络拓扑生成框架LSNTGF,该框架包含自治域级、路由器级和端系统级三个层次,并为其中各层提供了可选的带宽分配机制和lP地址生成策略,使得生成的网络拓扑结构信息更为完整和准确。同时,为方便使用,该生成框架还提供了从参数配置到拓扑结构显示全过程的可视化支持。最后,给出了实现
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周期性分析的非攻击态P2P僵尸网络检测方法。讨论了P2P僵尸网络在非攻击态下的流量特点,根据自相关函数理论,提出了检测流量周期性的方法;运用修改的KD-Mean算法进行聚类分析,提出了一种局域网络内部节点网状结构的检验方法,用于判别P2P僵尸网络的存在。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有效率和较低的误报率,克服了以前的方法只能在僵尸程序处于攻击态下检测的局限。
应用层流量优化(ALTO)通过引导P2P结点从邻近源下载数据达到降低跨网络流量的作用。现有的ALTO研究都集中于BitTorrent,而流行的P2P软件eMule却被忽略,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空白。提出了三种在eMule中应用ALTO的方法,对其中一种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方案可将eMule的跨网络流量降低42.9%,将平均下载时间降低21.2%。同时发现了该方法的缺点,即对远离种子的结点在下
作为网络服务的底层硬件平台,数据中心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工作机制对于上层的应用服务的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传统数据中心采用的树形分层结构已经难以满足新一代网络服务的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模块化数据中心拓扑构建方式并设计了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路由算法,该方案采用低造价的商业级交换机构建数据中心网络,在降低构建造价的同时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及容错性能。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拓扑结构及路由算法在网络吞吐量
P2P蠕虫波及范围大,覆盖面广,造成的损失巨大。本文提出了主动P2P蠕虫的SIQRW(Susceptjble-InfectedQuarantine-Removal-Wait)传播模型,该模型考虑了P2P网络节点动态加入和离开的过程,并分析了动态隔离策略对于主动P2P蠕虫传播动力学的影响。通过对SIQRW数学模型的稳定性分析,推导了影响P2P蠕虫传播动力系统中无病平衡点稳定性的关键参数——基本再生数
本文以对网络编码为基础,设计了一种适用于P2P流媒体网络的传输方案。该方案引入滑动窗口机制,改变传统文件共享机制的随机下载为按序下载,并通过节点之间的编解码运算解决了节点失效问题。性能分析和实验分析验证了该方案具有很好的连通性,在适量增加计算复杂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通信复杂性,降低了网络时延,适合于大规模P2P流媒体网络,是一种现实可行的P2P流媒体传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