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诱导兔急性上颌窦炎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2014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GI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向兔上颌窦腔灌注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能否成功诱导出急性上颌窦炎.方法 45只兔随机分成A、B及C三组,每组15只.A组兔右上颌窦腔每天注射滴入2 ml低浓度SEB(0.3ng/ml);B组兔右上颌窦腔每天注射滴入2 ml中等浓度SEB (3ng/ml);C组兔右上颌窦腔每天注射滴入2ml高浓度SEB (30 ng/ml).三组兔左上颌窦腔每天注射滴入2 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侧.分别于滴注3d、7d及14d后每组随机选取5只兔行鼻窦CT检查,后处死获取双上颌窦腔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并将双上颌窦完整取出,全组织包埋行黏膜形态学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 初步探讨Spag6基因在中耳的表达和在中耳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pag6基因敲除的同窝同龄野生型和纯合小鼠,分别用RT-PCR和免疫荧光观察Spag6的表达,HE切片染色观察是否有中耳炎表现,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中耳和咽鼓管纤毛上皮情况,高速摄像机分析纤毛运动功能,另外分别用realtime-PCR、解剖显微镜、中耳腔细菌培养鉴定的方法分析了粘液因子表达情况、咽鼓管的角度和中耳常见菌分布.
会议
目的 对厦门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进行耳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耳聋的常见分子病因.方法 对厦门市特教学校年龄5~36岁的155名重度耳聋患者进行常见耳聋基因GJB2、SLC26A4全部外显子以及线粒体DNA1494和1 555位点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55例耳聋患者GJB2突变检出率为12.90%(20/155)(包括纯合、复合杂合及单杂合突变),明确由该基因突变致聋的比例27.10%(42/155
会议
目的 评估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 impulse test,vHIT)在评估梅尼埃患者前庭上下神经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梅尼埃患者85例为试验组.应用法国Synapsys视频眼震电图仪和vHIT仪、德国TMOS冷热气刺激仪,按常规要求行冷热试验和vHIT检测.对照组单独进行vHIT,试验组先行vHIT,然后进行冷热试验,根据HIT和冷热试验显示的双耳半规
会议
目的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病原菌感染是其致病机制之一,虽然抗生素已不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首选方案,但术后患者抗生素的应用较为普遍,而选择何种抗生素争议较大,本文通过研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细菌学分布及药敏分析,总结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常见的感染细菌及敏感抗生素,对临床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抗生素的选择起到指导意义.
会议
目的 通过检测鼻息肉(N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来源的DCs和CD4+T细胞AhR表达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以期找到免疫调节过程中AhR作用的靶点.方法 收集18例NP患者(atopic组9例;non-atopic组9例)和9例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标本,通过各自磁珠分选得到单核细胞和CD4+T细胞;一方面将单核细胞通过培养7天诱导为DCs;另一方面直接将分选的CD4+T细胞培养3天.
会议
目的 观察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浸润程度与患者下呼吸道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201 1至2014年住院手术的慢性鼻·鼻窦伴鼻息肉患者80例,术前行肺功能检查并完整记录临床资料,鼻息肉样本由鼻内镜手术中取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均行H&E染色并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依据肺功能检查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将患者分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下
会议
目的 应用CT扫描十三维重建技术对头面部复合损伤患者术前进行检查,研究鼻骨-鼻窦-眼眶复合骨折术前的立体结构情况,指导手术治疗.方法 对2004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诊治的32例头面部复合损伤患者,应用64排CT进行扫描十三维重建,获得清晰的立体图像,观察分析鼻骨-鼻窦-眼眶复合骨折错位情况.男26例,女4例,年龄4岁~52岁,平均25.5岁,病史受伤3小时~65天.
会议
目的 检测鼻息肉患者外周血中Th9细胞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其与鼻息肉形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另收20例单纯鼻出血或鼻中隔偏曲患者外周静脉血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鼻息肉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的Th9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鼻息肉患者外周静脉血中Th9细胞的表达水平(1.29%±0.18%)明显高于对照组(0.4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
会议
目的 观察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与其主客观检查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201 1年至2012年住院手术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24例,完善对患者的Lund-Kennedy内镜评分、Lund-Mackay鼻窦CT评分、SNOT20评分、VAS评分、术前症状评分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等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与患者主客观检查评分的相关性
会议
目的 变应性鼻炎是最常见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类.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除避免接触变应原外,主要集中在药物和免疫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存在依从性不好,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停药后症状反弹、鼻腔症状改善不佳、有些患者出现结痂和出血等情况,甚至可致药物性鼻炎.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并通过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多项鼻腔功能的检测进行比较分析,以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