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R基因第一外显子多态性与洼地绵羊高繁殖力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2011全国转基因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应用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雌激素受体基因(estrogen receptor,ESR)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ESR基因第一外显子在高繁殖力地方绵羊品种洼地绵羊中的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与洼地绵羊高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ESR基因第一外显子在洼地绵羊上存在多态性,检测的61只洼地绵羊中存在BB、AB、从三种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第一外显子的第363位发生1处C到G的碱基突变.洼地绵羊B等位基因频率为0.557,A等位基因频率为0.443; BB基因型洼地绵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平均值比AB基因型的多1.02只(P<0.01),比从基因型多1.77只(P<0.01).研究结果表明,ESR基因的B等位基因与洼地绵羊产羔数呈正相关关系,ESR基因可能是控制洼地绵羊多羔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分子标记.
其他文献
Ionizing radiation as a high-energy physical damage factors, can produce the large amount of free radicals by ionization inspire, cause biological tissue and cell damage.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基因工程技术已成为改良作物性状的重要手段.原生质体为受体的遗传转化是其中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棉花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以陆地棉C312(珂字312)为材料,分离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作为转化受体,选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电击穿孔转化法将外源质粒(pBINm-gfp5-ER)DNA转入棉花原生质体中,成功获得了4株转化植株.
橡胶树内生真菌ITBB2-1具有很强的抗盐性,在培养基中添加0.2-1 mol L-1的NaCl能显著促进菌落的生长.本研究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ITBB2-1耐盐基因导入拟南芥,具体操作包含直接涂抹法和间接涂抹法二种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转化率差异虽不显著,但第一种方法操作方便、快捷.对1200余株转基因植株进行筛选,获得了耐盐、生长发育j正常的转基因植株3株.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耐盐选择压试验,发现
以短芒披碱草种子的成熟胚、下胚轴和幼叶为外植体,MS (Murashige and Skoog)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4-二氯苯氧乙酸(2,4-D)、NAA、6-BA和激动素(KT),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成熟胚的出愈率最高,达到86.7%.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的激素组合为2,4-D5.0mgL-1和Kinetin(KT)0.05mgL-1.不同外植体来源和不同激素组合及浓
本研究对橡胶树品种海垦2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进行初步研究,同时以小孢子为受体采用电击法尝试构建新的遗传转化体系,为进一步建立小孢子成熟的培养体系和新的遗传转化体系提供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小孢子的提取采用间接研磨法为佳,虽然工作效率低,但污染率低、杂质少、培养效果好.对小孢子进行不同的预处理试验,发现用Starvation Medium B预处理液预处理小孢子2d有利于小孢子分化.比较不周碳源的培养效果
目的:将红掌亚历桑娜、华农天奴和粉冠军等三个品种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转基因优良植株.方法:将隐花色素Cry基因通过农杆菌叶盘侵染法导入红掌细胞体内,通过PCR扩增技术跟踪检测,得到检测后的效果.结果与结论:转化成功的红掌植株与对照株比较,表现转基因植株具有明显的栽培期缩短、开花期提前、叶柄缩短、叶片发生量增加、株型紧凑等特征,观赏价值明显提高.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以一种非常明确的方式抑制了基因表达,对于基因表达的调控、病毒感染的防护、控制跳跃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RNAi技术以其高特异性、高效性、可传播性、可遗传性等显著优势已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功能基因组研究和植物性状改良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RNAi技术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重点叙述了RNAi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
目的:比较转IGF-1基因猪与非转基因猪血液生化指标和生长轴激素水平,探讨转IGF-1基因对猪生长发育和生长轴激素分泌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转基因猪和非转基因猪血桨中生化指标和生长激素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转IGF-1基因猪血浆中的ALP、CK-M、TP、GLO、CRE、CHio、HDL、LDL、Ca、P、GLU等11项指标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BDH、U
分别用含有27%、36%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的日粮饲喂肉仔鸡,通过PCR检测其肝脏、肾脏、脾脏、胸肌、腿肌、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转基因成分,探讨饲料中转基因成分在家禽体内的代谢残留状况,同时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和器官发育的影响.选择1日龄AA肉仔鸡54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非转基因豆粕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Ⅱ组日粮转基因豆粕添加量分别为27%、36%.结果表明
本文采用多聚酶链-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日粮对肉鸡回肠和盲肠微生态的影响.选用1d从肉鸡360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饲喂含转基因豆粕和常规豆粕的日粮,试验期为42 d,42 d时屠宰取样.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试验鸡回肠和盲肠食糜微生物的16SrDNA的V3序列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并对部分特异性和共性条带中的基因片段进行割胶回收和克隆测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