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区芦岭井田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noh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北矿区芦岭井田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煤层气是洁净、高效能源,煤层气的抽采既能变害为宝,又能为矿井安全生产创造条件.通过对芦岭井田地面煤层气井施工和抽采技术总结,为进一步推动淮北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提供勘探技术保证.
其他文献
根据刘庄矿已有的矿井地质报告资料,建立了相应的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运用FLAC3D对11-2煤层底板采动岩体的应力分布、位移变化以及底板破坏深度进行模拟研究,揭示了采动底板变形破坏的规律,为底板砂岩水防治及煤矿安全开采提供地质依据.
安徽煤矿由于所处的水文地质环境不同,矿井水害类型差异很大.北部煤矿不仅受基底奥陶系岩溶水影响,还受煤系底部太原组合水层的威胁.南部煤矿受基底含水层影响较小,但受到盖层(松散层)和地表水威胁.煤矿水文地质环境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决定因素,通过煤矿水文地质环境研究,对于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预判主要水害,选择合理的治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以桃园煤矿1034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震波CT技术,对该面10煤底板采动破坏特征进行了动态探测.结果表明,在目前开采方式条件下,煤层底板采动破坏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呈"两带"分布,底板岩层破坏带在0~8.2 m范围,而裂隙发育带在8.2~14.3 m范围,为煤层底板采动后的阻水能力评价和突水预测与防治提供了可靠参数.
通过对陶二煤矿三维地应力的现场观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模拟了不同开采阶段煤层底板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破坏区域的分布情况,研究了煤层底板的破坏规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通过对回采过程中位移与塑性破坏状态的分析,获得了2#煤层底板破坏的最大深度为14.75 m.综合现场观测数据、数值模拟结果、工作面突水实例及室内分析计算,利用数理统计线性回归方法得出陶二煤矿2 #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计算的经验公
分析了工作面穿层钻孔偏斜原因并找出了其规律性,提出了保直方法,纠偏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技术与经济效益.
本文从影响矿井煤层瓦斯赋存和分布因素出发,分析曲江煤矿B4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并重点针对区域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作分析,以揭示引起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
在工作面特定位置布置覆岩破坏观测钻孔,布置孔内电法观测系统,利用网络并行电法仪采集电法数据,进行电阻率层析成像.通过采动影响前后覆岩变形与破坏区电阻率值变化情况,划分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在鲍店矿5304-1工作面施工两处覆岩破坏观测钻孔,获得的电阻率变化较好地反映了覆岩变形与破坏的动态发育情况,得到的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直观可靠,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通过高频振动场影响瓦斯渗流和解吸特性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用于对有限体积含瓦斯煤体进行高频振动,促进瓦斯解吸并改变煤体渗透率等渗流特性的高频振源系统.本文主要介绍振动增透系统的组成部分、技术参数、操作方法、实验分析及实验结果等.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频振动场作用下,瓦斯解吸量显著增加,渗透率也明显增大,能够实现对含瓦斯煤体振动增透的目标.
本文搜集整理了海孜矿矿井瓦斯测试地质资料,并以Ⅱ32采区为例探讨了该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和防治方法.
采用AE法对芦岭煤矿地应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①芦岭煤矿最大水平主应力在19.80~33.65 MPa之间,最大主应力方位角范围为60°~102°;②在平面上,各采区的应力分布不均匀,以Ⅱ采区最大;③竖直方向上,芦岭煤矿最大主应力随深度增加递增明显,但随深度增加递增率在不同深度表现出较大差异性;④最大主应力中水平构造应力占主要部分,属构造应力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