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复复合材料微胶囊修复剂的制备及表征

来源 :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shha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采用原位聚合方法、以氨基树脂为壁材、以液态环氧树脂为芯材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单组分微胶囊,并对其化学物理结构、形态等进行了表征,为寻求满足复合材料自修复所需的双组分微胶囊修复体系提供实验数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深入探讨烷基磷酸酯钾盐对聚酯短纤维抗静电性、摩擦特性的影响,并且通过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在纤维表面的铺展情况。实验表明,烷基磷酸酯钾盐乳液的粒径对聚酯短纤维的抗静电性影响不大,但是它对纤维的摩擦特性有显著影响。
本文研究了玻纤增强铅网/NBR 复合材料的静态和动态刚度特性,并与纯NBR 橡胶材料进行了对比。
淀粉属于天然高分子,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因此自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了得到加工性能良好和力学性能优异的材料,本文研究了淀粉基材料常用增塑剂水和丙三醇对糊化温度的影响。因为加入的增塑剂有强的吸水基团,所以对淀粉实际的吸水率有很大的影响,从而改变了淀粉的糊化温度。
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类结构高度支化,规整精致,表面具有很高的官能团密度的新型高分子,这种分子在生物医药领域、光电传感、表面活性剂、膜材料、催化剂、纳米反应器、分子识别等领域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树枝状大分子通常是通过多官能团单体逐步反应逐步分离提纯得到的,高代数树枝状大分子的制备非常困难,因而限制了其应用,低代树枝状大分子的制备相对简单,其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树枝状大分子与金属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本文研究了未经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MWNT/PVDF)复合材料体系的介电性能。发现,在低频下,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MWNT 的含量增加而迅速增加,当体积分数为2.0 ﹪时,介电常数高达300左右,并且复合材料的渗流阈值仅为1.61 vol﹪。MWNT 较大的长径比和较高的电导率导致复合体系渗流阈值较低。发生渗流效应时,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低于0.4 ,与频率无关。因此,可以认为未经过化学
凝胶的非均匀性普遍存在,而非遍历行为源于非均匀性,因此研究凝胶的非遍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κ -卡拉胶(KC )是由(1 →3)-β - D -半乳糖- 4 -硫酸基和(1 →4)-3,6 -内醚-α -D -半乳糖形成的交替共聚物,由于具有优良的热可逆凝胶化性能而倍受关注。在前文静态光散射(SLS )研究其非遍历性基础上,本文用动态光散射(DLS )进一步研究其非遍历性,并创新地提出"几点法",为
本论文对对称的嵌段共聚物PS-PLLA 的本体及薄膜的结晶形貌进行了研究本体中结晶完全受限于微相分离所形成的片层中,受限结晶。从在高温退火与不同结晶条件的小角χ射线衍射得出本体的片层周期,而且在不同的结晶温度下完全结晶后,周期没有变化说明在本体中受限结晶。在薄膜中由于基板与表面对相分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退火后嵌段共聚物对称的润湿基板及表面,由于薄膜的初始厚度不能满足相分离形成的周期结构的整数倍,
π型嵌段共聚物ABC通过改变B 和C 两个接枝点的位置可以很好的研究分子从分子结构从星型到线型的有序-有序转变。当B 和C在同一位置π型嵌段共聚物ABC 对应的是星型嵌段同聚物;当B 和C 在骨架A 的不同端点时,π型嵌段共聚物ABC 对应的是线型嵌段共聚物。
本文的目的是直接聚合得到大分子链上含有极性基团的纤维。通过在聚合过程中添加少量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代替部分对苯二甲酸与4 ,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进行共聚,首次合成了SPBO 聚合物并纺制了SPBO 初生纤维,研究了PBO 和SPBO 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粘结性能。
溶胶-凝胶法合成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已成为材料界的研究热点,其中对含纳米TiO2 的杂化功能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杂化材料中无机粒子的尺寸及分散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很大。本文主要就钛溶胶无机/有机杂化光固化体系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