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位移致动器中磁—机械能转换效率的研究

来源 :第二届海内外中华青年学者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微位移致动器中磁能到机械能的转换效率K.计算方法实分别计算其受压状态下的总磁能以及由磁弹耦合作用产生的机械能.通过计算发现Terfenol-D在其线形工作区间具有85﹪左右的转换效率,实压电材料的2~3倍,是一种极具前途的磁致伸缩材料.
其他文献
CaMgZrPO属于NZP结构族化合物,NZP陶瓷材料是一类新发现的低膨胀材料,其典型组成是NaZrPO.本研究采用化学计量的ZrO(OH)沉淀与Ca、Mg离子的酸式磷酸盐溶液混合,在80℃烘干.经900℃/16小时煅烧,合成出CaMgZrP相粉体.利用DTA、TG和XRD研究了沉淀-溶液混合法合成CaMgZrPO相的温度和机理.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AX)等结构分析技术,研究了施主(Bi)和受主(Fe)掺杂对BaTiO陶瓷晶粒生长及晶界等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主掺杂抑制晶粒生长,受主掺杂则促进晶粒生长;受主(Fe)掺杂导致部分晶粒中出现壳-芯结构和包晶结构特征,EDAX微区分析证实,壳-芯结构和包晶结构的形成都与Fe的偏析有关.
用热壁外延法在氟金云母上生长出了高质量C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表面形貌,并测量了不同厚度C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由近带隙区的透射及反射光谱,经计算得到了吸收系数与入射光子能量的关系,并利用Tauc公式确定了C薄膜的光学带隙.
研究了3CA·BaSO—CA·CaF型水泥生料的煅烧特性.研究表明,这种水泥生料有较强的反应能力,熟料形成温度较低.生料煅烧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固态烧结.这是该生料煅烧时的显著特征.
通过电弧点燃方式进行Cu-TiB+TiC的自蔓延高温合成研究,应用粉末Ti,BC,Cu为原料,按照如下重量百分比例进行配料:90﹪Cu+10﹪(3Ti+BC);80﹪Cu+20﹪(3Ti+BC);70﹪Cu+30﹪(3Ti+BC);60﹪Cu+40﹪(3Ti+BC);50﹪Cu+50﹪(3Ti+BC).应用热力学计算和差热(DTA)分析,X-Ray衍射,光学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
本文对MlNiCoSiAlMn的显微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部分的Si代替了Co含量,以求进一步降低电极材料的价格、提高性能价格比.研究结果表明,当x=0.1、0.2时,合金的放电容量较大、活化速度快、大电流放电容量较高、放电电压稳定.X-ray衍射图样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该系合金由两相LaNi与LaNi相组成,且随Si含量的提高,非储氢相LaNi相增加.
本文通过SEM等手段研究了热压条件下不同液相量(<12.5wt﹪)和A1N-多型体(<10wt﹪)对α-Sialon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量增加可以促使α-Sialon晶粒在一定程度上发育成长颗粒.A1N-多型体的添加使α-Sialon更容易按照其本征特性发育成具有较大长径比的细颗粒.α-Sialon晶粒的生长主要是由界面反应控制,但组份对原料的溶解和扩散速率的影响也会影响到α-Sialon的
研究了不同状态钼的断裂韧性及其韧化机制.借助于拉伸、弯曲方法测定了Mo-LaO材料的断裂韧性K和塑——脆转变温度(DBTT),并用SEM、TEM、AES等方法对镧钼材料的变形、断裂特征和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态Mo-LaO的KIC值达到24.76MPa.m,是纯钼的2.5倍多,而且高于热锻空冷态TZM钼合金.经1900℃退火的镧钼板,其塑——脆转变温度降低至-60℃,较同样状态的纯钼
分别研究了钠盐和稀土杂质对BaTiO纳米晶材料湿敏元件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钠盐和稀土金属氧化物都能降低湿敏元件的电阻和湿滞.掺钠盐的湿敏元件电阻较低,但长期稳定性不如掺稀土金属氧化物的湿敏元件.初步分析了掺杂影响湿敏材料特性的机理.
本文研究了细晶粒纯BaTiO陶瓷的介电性能与频率的关系,发现陶瓷的介电常数随测量频率有明显变化,细晶粒陶瓷的介电常数随测量频率减小缓慢增加,而常规材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细晶粒材料在低频范围的频率稳定性远高于常规材料,并且陶瓷的共振频率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文章从微观结构与极化机理方面解释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