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园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来源 :2015年浙江省幼儿体育与健康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对杭州市嘉兴市的部分幼儿进行园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调查发现幼儿参与园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是不容乐观。学前儿童园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总体一般,依然比较欠缺。其项目选择情况以器械类、球类和跑步类为主。学前儿童参与园外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公园广场和小区体育场所,主要由家长和同伴的陪同。分析发现影响幼儿参与园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周围体育场馆的设置、业余时间的允许等。影响学前儿童园外体育活动参与的主观因素是家长的态度观念和行为导向,其次幼儿个体的情况也对其参与情况有影响。因此,家长改变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幼儿园外体育活动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幼儿园要增进家园联系,促进家园合作,共同教育引导;社区增设体育活动场所;政府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
其他文献
幼儿体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其已经具备了自我评价、理解和劳动合作等意识,情感也趋向稳定,但是大班幼儿本身阳刚不足,怯于探险、冒险意识差,坚强意志品质薄弱。大班幼儿虽然较小、中班更为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大班幼儿延续了其在小、中班的性格特征,阴柔之气重,刚刚之气缺乏,抗压抗挫折能力弱,一旦遭遇困难便萎靡不振,故需要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
幼儿体质下滑现象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我园在健康阳光园本课程的背景下,以《指南》为引领,探索运动课程与体质监测的有效融合,以确保运动课程的科学性、适宜性、针对性,有效提升幼儿体质。本文理性思考了"运动课程与体质监测为什么要融合"、"运动课程与体质监测怎样融合"、"如何保障有效融合"三个层面问题,揭示了运动课程的精神内涵和体质监测的本质特征,探究了运动课程与体质监测相融合的有效策略。
目前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有些教师可能受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影响,忽视了幼儿的感受,缺乏对幼儿的观察以及在活动中调整自己教育行为的能力。所以导致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模式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使原本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失去其特有的"活力"味道,无法真正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难教学的领域。在实践教学探索中,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方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游戏形式,让体育指令充满趣味性;开创一物多玩的形式,使体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了解了成都市幼儿体育运动的基本状况。通过对成都城区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调查访问,获取了幼儿的体育活动形式、运动场地、运动器材、活动时间、幼儿园对体育活动的管理等材料。对收集所得资料与查阅的有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成都市城市幼儿和农村幼儿体育运动的区别。研究发现城乡幼儿体质的差别与城乡幼儿的体育运动之间的差别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与各自存在的不足联系更甚,从而提出对策,以促进城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明了健康活动的重要性,体育活动是健康活动中重之又重的一部分。器械是激发幼儿积极性的最基本的前提,当幼儿对运动器械充满兴趣,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和积累运动经验时,才能充分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实现运动水平的提升。我们本着"以器械促运动,以运动促健康"的理念,对运动器械的添置、投放进行研究,置办了有结构分层次的运动器械,并对运动器械的玩法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大大提升了器械的
孩子的教育需要父亲的力量。爸爸们有着不一样的大胆、冒险、洒脱等品质,我们希望爸爸们能将这些品质带给孩子。本文介绍了运用"爸爸义工"策略提高小班幼儿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从"爸爸义工"的挖掘、组织形式的拓展、活动内容的创新三方面展开研究,帮助小班幼儿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
晨间活动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它是充分利用幼儿早晨来园后的一段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小型多样器械为主进行的体育活动。近几年来,我们通过有计划地研究与实践,从制定自主式目标菜单、完善运动器械资源库、统筹制定晨间活动轮流表、分区活动入手,创新开展晨间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强调教师的参与指导。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要善于挖掘器械的多种玩法,并及时结合幼儿的创新,师幼共创单一器械的多种玩法。 "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很多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经常会半途而废,所以对培养孩子们坚持到底良好的意志品质尤为的重要。而军事体育,在体育游戏的基础上,加入军事化元素开展实践活动,使幼儿从退缩变为尝试、从胆怯变为勇敢,从轻言放弃变为努力坚持,从坚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价值,从而塑造了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现今的大多数幼儿由于受家庭过度保护、自身生活经验薄弱等因素影响,在活动中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处于危险时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随之而来的意外事故越来越多。教师借助区域体育活动这一平台后,进一步发挥了区域体育活动潜在的"教育能量",通过"规则指示、行为引导、双重激励"等策略,逐步将自我保护意识渗透在幼儿的日常游戏教学和生活行为教育中,以自身与他人的行为变化,逐
本研究通过对本地的多所幼儿园的观察了解发现目前幼儿自主性体育活动在组织形式,组织内容和教师指导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形式组织单一;缺乏趣味性、材料提供限制;教师指导不当,缺乏科学性等等。进过长期的实践操作研究,本文提出了"丰富形式,师幼共生"、"丰富材料,优化组合"、"科学指导,张弛有度"等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使广大幼儿教师在组织自主性体育活动室时有章可循,真正为幼儿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