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设计与节点研究简介

来源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19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总建筑面积约12.5万m3,3层,局部4层.结构沿纵向由伸缩缝分为5个分区,分区长约120~190m.1、5区采用钢结构;2、3、4区下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上部采用钢框架结构,钢框架柱采用箱型截面,柱到檐口弯曲成梁,再通过转换节点转换成为倒三角形立体桁架.结合工程项目背景,介绍了该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结构体系选择和转换节点性能研究等.工程所采用的结构体系及节点连接构造对于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建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已成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比现有智能变电站与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在设计和建设方面的区别,总结出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优势.本文结合武汉未来城110kV输变电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在设计和建设上的特点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对变电站内"三层一网"结构等高级应用功能的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该工程作为国家电网公司110k
本文针对广州地区110kV变电站的典型主接线形式,分析了备自投动作的逻辑方案,并且指出了备自投逻辑特点,对备自投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两种备自投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确定了一种比较好的备自投实现方式.还提出了备自投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建议.最后还对备自投实现方式的变化进行了展望.
基于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接入无穷大系统引发的负阻尼型低频振荡进行机理分析,寻找产生负阻尼的系统运行条件,以及影响系统阻尼的各个运行参数.基于李亚普诺夫原理,建立了改进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小干扰稳定性模型,相比传统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小干扰稳定性模型.该模型将风机的机械特性、轴系传动特性、发电机电磁特性以及定、转子侧的控制特性全部反映到风机的状态方程里,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风机接
本文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66-A2-2方案为基准,在通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电气总平面布置、配电装置布置、电气设备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整合功能房间,降低建筑层高、减少建筑面积,缩短施工周期,节省工程造价,实现变电站全过程、全寿命周期内“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降低变电站建设和运行成本,深化、完善变电站通用设计,符合公司变电站工程建设的方向.具有推进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本文以沈阳地铁某车站主体结构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每一步开挖过程后围护结构及桥墩的水平位移进行分析,评价旋喷桩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设置旋喷桩后支护桩最大水平位移和地表的最大沉降量均显著减小,采用旋喷桩加固地层能有效地保护基坑附近桥桩不受基坑开挖影响.
SMW工法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刚度大,在辽宁软土和黏土地层基坑支护中应用广泛.本文结合营口地区的三轴搅拌桩的工程实例,阐述了SMW工法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其基本工艺流程为:导沟开挖(确定是否有障碍物及做泥水沟)→置放导轨→设定施工标志→SMW钻拌(钻掘及搅拌,重复搅拌,提升时搅拌)→置放应力补强材(H型钢)→固定应力补强材→施工完成SMW。工程实践表明:SMW工法在深基坑支护中即起到支护的作用
大前石岭隧道进口岩堆发育,覆盖层较厚,岩堆边坡表观上处于稳定状态,但在施工作业等人为作用以及外界环境扰动(如降雨、爆破等)作用下,岩堆极易失稳.本文基于现状岩堆发育特征,分析隧道进口岩堆体失稳机理以及对路基、隧道等工程造成的危害,并给出处理措施建议,以保证隧道施工、线路运营的安全性,为工程建设中岩堆体诱发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
干热岩是埋藏于距地表大约2~6km深处、温度为150~650℃、没有水或水蒸气的高温岩体.干热岩具有低孔隙率和低渗透率的特点.当前国际公认的新世纪能源开发应满足的基本原则是:在不增加化石能源需求的同时,大力开发新能源;而对新能源的基本要求是运行安全、价格合理和低环境影响。就此意义,高温岩体地热资源与核能、太阳能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更具优势。有关干热岩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我国由于前
目前在贯通式反循环钻进中,生产部门普遍采用高风压大排量空压机,来获得大的冲击功,提高钻井效率.但以往设计的钻头无法满足要求,经常出现"正循环"现象,严重阻碍了贯通式反循环钻进技术的应用.本文通过改变钻头喷嘴流道形状,将拉瓦尔喷管引入钻头设计中,使喷嘴出口处形成超音速流动,以增强卷吸效果,使反循环更加彻底.
本文以沈阳地铁某车站出入口暗挖工程为背景,采用midas GTS软件对开挖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得出每步开挖工况下通道、桥桩及管线的变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桥桩的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桥桩底部,位移方向为背离隧道方向;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桥桩顶部.管线的最大位移发生在管线中部,隧道上方的两侧管线存在隆起现象.通道上部采用大管棚和小导管加固土体后可有效控制上部管线的变形,通道两侧采用旋喷桩加固地层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