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消癌平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及疗效评价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消癌平针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并对疗效进行评价,为临床上肝癌的中药介入治疗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将中药消癌平针剂经肝动脉介入治疗29例原发性肝癌,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AFP的变化情况,评价生活质量、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同时,将53例转移性肝癌分别进行中药消癌平针剂介入治疗31例,化疗介入治疗22例,观察临床疗效、瘤灶变化和生活质量,并分别从生存期、介入次数、肿瘤血供、原发灶的切除和毒副反应等方面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中药消癌平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总有效率为72.5%,转移性肝癌的总有效率70.97%,而化疗的总有效率为40.91%,消癌平组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期为226.07天,化疗组的平均生存期为118.38天,p<0.05.结论:中药消癌平针剂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毒副作用,缩小或稳定病灶。延长生存期。
其他文献
本文以20例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利用多排螺旋CT对准备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大咯血患者术前做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利用CTA观察到的支气管动脉信息指导大咯血患者的栓塞治疗,疗效显著。
本文以肺隔离症并发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进行了分析。从本病例发现,虽然肺隔离症有来至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但增强后病变实质或囊变却强化不明显,而此病例增强后强化明显,且病人咯血病史较长,提示血管壁的破坏,应想到合并肿瘤的可能性。因此在诊断肺隔离症时,应提高警惕,减少误诊。
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三阴性乳腺癌MR影像特点,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及类似三阴性乳腺癌的乳腺良性病变对照,结合常规MRI及动态增强TIC类型,评价乳腺MRI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基于ER、PR和Her2表达的乳腺癌亚型的MRI特征表现,从影像学角度来预测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有完整MR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26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根据BI-RADS的标准,评价MRI表现,包括病灶类型、数目、形态、肿块边缘、肿块信号强度、肿块强化方式及时间-信号增强曲线类型.根据免疫组化中的ER、PR与Her2表达情况将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术后病理明确的56例乳腺疾病的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结果:56例病例中导管内乳头状瘤23例,乳腺导管扩张症伴炎性增生症17例,导管内癌及乳头状瘤癌变9例,纤维囊性乳腺病及小叶增生7例。结论: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原因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
本文结合两例实际病例,对先天性胆囊缺如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诊断情况作了概述。分析了超声误诊的原因。对于术前提示胆囊萎缩,胆囊小及不典型充满型结石者,建议常规行腹部CT, MRCP或ERCP检查,尤其是胆囊炎及胆石症的症状不明显者,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术野粘连重,显露困难时,术中B超及胆道造影有助于诊断,并可排除异位胆囊及其他胆囊畸形。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表现.重点观察肿瘤的形态特征、肝内胆管扩张程度、肝门部血管受侵及周围组织脏器转移情况。结果:18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呈肝门部肿块样改变9例,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3例,腔内生长型3例,3例仅见肝内胆管扩张,未见明确肿块。15例行病变局部延迟薄层扫描,肿瘤具有持续性、渐进性强化特点,术前诊
本文针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主要介绍了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病理、影像表现、影像学疗效评价及诊断标准等方面。
目的:对于105例脑血管介入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就诊的105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男45例,女60例。结果:本组病例就诊后24 h内即明确诊断者50例(73.53%),就诊后2~4 d内明确诊断者18例(26.47%)。105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明显好转85例(80.95%),有一定好转19例(18.10%),无效1例(0.95%),有效率99.05%
本文结合实际病例,对急性阑尾炎进行了CT诊断,分析了该疾病的临床病症及CT表现。笔者认为,影像学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CT检查,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