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半脱位及完全后脱位的“最小量”处理(附录像)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nu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刺对青光眼术后病人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青光眼术后眼压已控制患者(4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0只眼)和对照组20例(20只眼),对照组术后不采用任何治疗,治疗组行针刺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三个时间窗的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根据各项检测结果客观评价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视力提高,视觉诱发电位振幅提高,潜伏期缩
上睑下垂系指提上睑的肌肉提上睑肌和米勒氏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消失,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所造成的下垂状态,属于中医的"上胞下垂"、"睑废"等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是脾气虚弱:若久病体衰,年老体弱,饮食不节等均可导致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脉络空虚.命门火衰: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致中气不足,主肌无力,约束失用.风邪袭络:肌腠空虚,风邪乘虚袭人,风痰阻络,胞睑筋脉弛缓不用而致下垂.气血瘀滞
本文介绍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症状,探讨了中医病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将本病分为肝郁肾虚型、阴虚血少型、阴虚阳亢型、水湿阻络型和湿热下注型,并通过临床案例介绍中医治疗方法。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