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ing of amphibian species of China:environmental correlation, potential rich

来源 :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iefe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基于塔里木马鹿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对3个种群的控制区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Tajimas D和Fu and Lis D值的估算结果来看,塔里木马鹿尉犁和沙雅种群相对于中性进化的歧异度并没有明显的偏离(P>0.1),且末种群则出现了明显的偏离(分别为P<0.05和P<0.02),这预示着3个塔里木马鹿种群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平衡选择。分子变异分析表明,沙雅和尉犁种群间基因流Nm大于4,说明这2个塔里
本研究通过分析5个棕果蝠地理种群(云南勐仑、广西武鸣、广东茂名、海南海口以及印度)29个样品的1100 bp线粒体DNA cytb序列,共发现52个变异位点,并定义了26种单倍型,群体总的核苷酸多样性为0.00728,单倍型多样性为0.990.AMOVA分析表明,中国棕果蝠种群间没有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φst=-0.0363,P>0.05),大陆种群和印度种群之间也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φst=0.
中国蝙蝠的分布与分类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中发表了7个蝙蝠新种、8个中国蝙蝠新记录种。发表的8个中国蝙蝠新记录种包括:狐蝠科Pteropodidae食果蝙蝠3种、菊头蝠科Rhinolophidae食虫蝙蝠1种、菊头蝠科Rhinolophidae蝙蝠2种、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 2种。发表的7个新种隶属于菊头蝠科2种和蝙蝠科5种。这些蝙蝠新记录和新种的发现,丰富了中国蝙蝠的物种多样
研究中测定了皖南种群(n=45)和大别山种群(n=47)的小麂的mtDNA控制区序列774bp.在皖南种群中发现62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为0.952,核苷酸多样性(h)为0.01682,Tajima检验和Fu检验(Tajimas D=-0.358,P>0.1;Fus Fs=2.51,P>0.05)结果均提示种群没有经过明显的扩张。在大别山种群mtDNA控制区序列中存在
本项目通过搜集四川、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岩羊组织样品和DNA数据,对岩羊四川亚种的遗传结构及其与矮岩羊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发现宁夏贺兰山的岩羊种群已经与四川、青海、甘肃的岩羊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根据亚种分类的75%原则,贺兰山岩羊有可能已进化为岩羊指名亚种和四川亚种之外的一个新的独立亚种;另外还发现目前唯一能够确定的矮岩羊分布区四川省巴塘县的矮岩羊并不是一个单系群,在系统发生树上
本文将采自云南的1号标本和贵州的4号标本与菊头蝠大多数种组的物种进行形态比较时,发现其鼻叶形态与landeri种组的种类相似即有尖的角状联接叶和楔形鞍状叶,但体型明显较大;而同域分布的其它体型较大的菊头蝠都具圆钝的联接叶.因此,这些标本被确定为一新种:楔鞍菊头蝠.基于17 种菊头蝠47个标本的翼部(12个指标)和头骨(9个指标)的形态分析以及22种26个标本的cyt-b分子全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均
为筛选有效控制野生小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不育剂,2007年4月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地区进行大田实验,并随后进行了2年的调查,分析不育剂(EP-1)及其组分(炔雌醚和左炔诺孕酮)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投放药物当年,对照组和左炔诺孕酮组怀孕率显著高于EP-1组和炔雌醚组;施用药物后第2年,不同处理组间怀孕率无显著差异。研究期内,不同处理组高原鼠兔平均胎仔数无显著差异。投药当年,不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