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对一次降水过程的联合观测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是探测降水相态分布和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对于某一特定波长的雷达对降水过程进行完整探测和研究仍然比较困难,可尝试利用不同波段的雷达探测优势对降水前期聚集、强降水期和后期消散进行联合观测,对降水过程进行完整分析和研究.Ka波段双偏振多普勒测云雷达除了可探测云的宏观参量外,还能获取非降水云和弱降水云中粒子相态、分布及浓度等微物理参量,可观测降水发生前和降水结束后的弱降水云.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测雨雷达可探测降水粒子大小、分布、类型等参量,能够探测暴雨等大范围强降水目标,是进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在“华南季风强降水外场试验与研究”的外场试验中,Ka、C波段两部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在广东省恩平市大田测站(E112°13′54″,N22°15′15″)对5月8日一次系统性降水进行联合观测,并利用多种雷达回波通过对降水云强度、风场结构、走势和内部结构初步分析了降水.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对全国4年来高空报文传输情况进行统计,针对报文传输环节对高空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报文传输过程中常见易出错环节及问题,提出处理方法及应对措施,以减少和避免报文传输环节出现错情,确保报文传输环节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达到提高高空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的目的.
通过对2013年3月23~24日桂林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锋面在影响桂林时,锋面前絮状云系回波容易造成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上下层近于垂直的配制,使能量快速增大,在TlnP上,20时与08时相比,沙氏指数S急剧下降,而K指数则急增;山脉作用使雷达回波快速加强,形成狭窄的近于与越城岭山脉平行的南北向回波带状,当过桂林时,由于南部县与海洋山脉的共同作用,很快形成一飑线,冰雹
利用静止气象卫星云图红外亮温数据和大气的温度层结曲线计算云顶高度.根据几何关系推导出观测云与真云位置偏差的计算公式,得到了中国大陆地区对流云的观测偏差一般可达到5~20km的结论.通过观测云经纬度和云顶高度计算真云经纬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卫星云图几何校正实验,得到误差不超过2km的云图校正结果.通过校正前后云图与雷达图的对比,验证了校正方法的有效性.最后,计算分析了云顶高度估算误差所造成的云图校正
阐述了夏季雷暴的预报重要性,根据场站气象台白有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计算雷暴的生成概率是根据雷暴形成的条件和成熟雷暴区的回波特征分析建立的,模型建立较为简单,计算方法明了,能够较为准确的区分强降水天气和雷暴天气,对雷暴的短时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利用SWAN壹版本对豫西山区7次具有代表性的强降水过程进行资料反演,并结合地形,对其中的定量降水预报产品(QPF)的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QPF在有无降水预报方面准确率较高;在分等级降水预报方面,准确率随着雨量等级的提高加速递减,逐时降水在0.1-5mm之间QPF准确率最大,至15-20mm之间准确率几乎为0,然而当QPF中出现15-20mm的预报值时,能较好地指示降水中心的位置;QP
在皮托管检定过程中,皮托管在风洞洞体内的安装误差及夹持的稳定性对数据测量的精度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可能导致检定结果的不准确.根据皮托管测量原理,设计一种用于气象低速风洞的皮托管检定夹具.通过试验表明,这种夹具很好的保证了皮托管在风洞洞体内的安装误差及其检定过程的稳定性,即便是在流速较大的情况下,皮托管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而不会发生偏转,从而保证了检定时的测量精度.实践证明,这种皮托管夹具可以
本研究利用江苏省能见度网的71套CJY‐1C能见度仪产品监测数据,使用地统计学的基本理论,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进行,对2011年2月发生的一次雾进行了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地统计方法能够很好的在空间范围内对雾进行监测,可以从宏观范围内分析雾的发生、发展和消散过程.使用该产品能够很好的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利于交通部门的决策.
利用武汉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湖北省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对2010年4月12日下午发生在湖北东南部一次雹暴过程中的2个雷暴单体的闪电和雷达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个强风暴单体产生于西南暖湿气流辐合带中,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区聚集的不稳定能量激发了强对流发展,中低层强烈的垂直风切变和持续的西南气流辐合给风暴的维持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条件.(2)通过对比发现,相同天气形势下产生的风暴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