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比例甘草配伍祖师麻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来源 :2013年“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ac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甘草配伍祖师麻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的治疗效应,筛选两者配伍比例,探讨其配伍意义.方法:采用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AA),将150只大鼠随机分成1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祖师麻低、中、高剂量组,甘草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1)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2)低、中、高剂量组,给药31天,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计算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J),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观察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祖师麻组、祖师麻甘草配伍组能够明显抑制AA大鼠体重减轻的趋势,对抗AA大鼠足肿胀度及AI的增大,降低血清YNF-oα、IL-lβ异常升高水平,改善病理组织变化,减少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其中以祖师麻:甘草(3:2)配伍组药效最优.结论:祖师麻甘草配伍后,对AA大鼠疗效显著,作用优于单用祖师麻,其最佳配伍比例为祖师麻:甘草(3∶2).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可能是祖师麻甘草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例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病例,通过分析病史及临床症状,提出采用养阴清热汤加减,配合西医滴眼液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介绍了一例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病例,通过分析病史及临床症状,提出采用养阴清热汤加减,配合西医滴眼液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角膜防御能力的减弱,外源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均可引起角膜组织的炎症发生,统称角膜炎,角膜炎在角膜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感染性角膜炎至今仍是世界性常见致盲眼病,其中尤以病毒、细菌感染最为常见,病毒性角膜炎相当于中医聚星障,细菌性角膜炎相当于中医凝脂翳。中医学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目的:基于贯穿祖国医学精髓"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前提下,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同时配合使用穴位埋线技术,以求达到阴阳合则体质强,紊乱的免疫功能自可协调,达到缩短顽固性葡萄膜炎患者病程或延长葡萄膜炎复发率,最终达到综合性提高顽固性葡萄膜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按照盲法将60例患者依次分为观察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协同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分别为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分别对各组在治疗中对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
目的:应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葡萄膜炎,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半年复发率情况,并为规范中西医治疗葡萄膜炎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葡萄膜炎患者,先确定其葡萄膜炎类型,再将每一类型的所属葡萄膜炎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共329例.其中治疗组167例,226眼.对照组162例,223眼.治疗组以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以西医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视力提高、复发率等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三黄滴丸中大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20%磷酸(85∶1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440nm,柱温为室温.结果:大黄素进样量在0.036~0).360m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7),大黄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9%,RSD为1.
本文考查了花椒挥发油作为天然经皮促透剂的细胞毒性及其促透活性,并研究了其潜在促透作用机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和真皮成纤维细胞(CCC-ESF-1)的细胞毒性显示其半数抑制率分别为2.435mg/mL和3.649mg/mL,均显著高于较常用促透剂氮酮.体外透皮试验显示花椒油均可显著促进氟尿嘧啶(亲水性模型药)及吲哚美辛(亲脂性模型药)的透皮吸收,且10%花椒油可使其稳态流速达362.06
A dual mediated liver tumor targeting polymer constituted with glycyrrhetinic acid (GA)-modified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histidine-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GA-PEG-PHIS-PLGA) was synthesized,
会议
目的:研究黄芪中活性成分毛蕊异黄酮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转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各处理组间采用LSD和Dunnett法进行多重比较低、中、高三种浓度的表观渗透系数.结论:毛蕊异黄酮的吸收可能主要以被动转运为主,同时有主动转运机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