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大肠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第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j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术前动脉灌注化疗作为一种新辅助化疗手段在临床已逐步开始应用,但其作用机制及对肿瘤细胞的综合影响尚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应用免疫组化(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测定大肠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分析评价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大肠癌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00年2月~10月收治的28例(同意入组研究)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n=12)和对照组(n=16).术前动脉灌注化疗采用动脉造影技术,经肿瘤营养动脉给予5-FU1000mg,表阿霉素60mg,丝裂霉素10mg.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切除标本分别行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微血管密度计数采用Weidner方法分别计数癌中心、癌粘膜表面及癌旁组织的微血管数. 结果: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大肠癌组织中心、癌粘膜表面及癌旁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40.46±7.06、52.27±18.40、49.92±8.15,对照组大肠癌组织中心、癌粘膜表面及癌旁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46.09±12.21、73.44±22.06、51.94±12.64.两组之间癌粘膜表面的微血管密度值有显著差异(P<0.05),癌旁组织及癌中心组织微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以降低大肠癌组织粘膜表面的微血管密度.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以吡柔比星为主诱导化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 方法: 1994年--1999年我们手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癌382例,其中以吡柔比星为主诱导化疗后再手术62例
会议
羟基喜树碱在体外具有确切的药理作用,但是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导致其体内生物利用度很低,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采用磷脂复合物技术改善其溶解性能并提高生物利用度.X-衍
若干年来,软科学理论与方法在各门工程学科中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作为与多门相关和相近学科相互间交叉融合的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诸如: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和可视化、数字图像
会议
本研究以分化的3T3L1脂肪细胞为模型,研究了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的钒化合物VO(acac)2引起的活性氧物种水平升高在3T3L1脂肪细胞脂解和糖代谢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
目的: 研究单倍体、未去T的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及植入鉴定. 方法: 对15例HLA 2-3个位点不匹配骨髓移植相关供者使用G-CSF250μg.d-1,连续7天后采髓,预处理方案采用大
会议
本文对抗震设防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和建议,主要内容包括扭转位移比和周期比的问题、楼层抗侧刚度的计算问题、底部带转换层
会议
为达到落实液流阻尼器工程实务应用之目的,本文介绍液流阻尼器之研发过程及实尺寸阻尼器之设计、制造及测试.依照HITEC规范评估被动消能器之7个试验项目及步骤,测试液流阻尼器
会议
改善体质的最佳时间第一个时间段是月经初潮时期。在雌激素的启动下,女性在这一时期,第二性征迅速生长发育,体内各个系统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此期若能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
明尼蘇達州民主黨參議員韓弗萊在參院演說時,揭露了一件事情:尼日利亞學者歐比博士想在白宮附近一个餐館內進餐,因他的黑色皮膚的緣故而遭受拒絕。韓弗萊又指出:因為种族歧
本研究旨在通过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之间的相关性,从而验证指南将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从5-10 mg/L提高至10-20 mg/L是否适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