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截面轴心受压钢构件相关稳定的有限元分析

来源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r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焊接截面轴心受压钢构件的局部、整体相关稳定性能,本文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考虑几何初始缺陷和残余应力的影响,对国外已经进行的相关稳定试验共计18个轴心受压钢构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构件截面形式包括焊接箱形截面和焊接工字形截面,钢材名义屈服强度分布范围为350MPa~690MPa.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可知本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模拟几何初始缺陷和残余应力的影响,从而能够用于分析焊接截面钢构件的相关稳定极限承载力,为进一步参数分析奠定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针对斜拉桥新型关键疲劳构造细节,包括索梁锚固结构焊缝剪切构造和桥面系纵横梁栓焊混合接头,基于实际结构中构造细节的受力状况,结合试验室加载条件进行了疲劳试件的设计,采用大型计算软件ANSYS对试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进行了静载试验,了解了试件的受力特征,最后进行疲劳试验,掌握了这两种构造细节的疲劳性能,提出了构造与疲劳设计曲线建议,为斜拉桥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依据。
特种钢结构多应用于重要工业领域,结构形式、荷载作用分布等诸多方面较为特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电除尘器、输电塔、电力系统锅炉支架整体结构、锅炉支架大板梁、风电塔、火电厂钢烟道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为推动特种钢结构研究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大跨空间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进一步促进了预应力结构的应用,扩大了索结构的应用范围,增大了建筑用密闭索的需求。本文对索结构进行分类,归纳了建筑用索的类别,概括了密闭索的材料性能,总结了密闭索的使用情况,并举例说明密闭索绳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综述了密闭索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密闭索的研究方向。
我国目前还没有GJ钢相关的结构设计规定,基于先期Q345GJ钢轴心受压构件稳定性能研究论证基础,提出GJ钢受弯构件整体稳定性的研究设想,拟对GJ钢受弯构件性能进行应用论证。
高强度钢材因其轻质高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实际工程中,也逐渐在我国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中得到应用。但相对于普通强度钢材,高强度结构钢材在工程应用中的脆性断裂问题更为严重,其脆性断裂与疲劳破坏的倾向性更大,因此有必要对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断裂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为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选材及防脆断设计计算提供依据。本文简单阐述了高强度钢材的优缺点以及在国内外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
双层钢板内填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是一种新型的抗侧力体系。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对双层钢板内填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研究概况,总结影响其抗剪性能及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归纳出理论公式及相关结论,并指出这种组合剪力墙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以焊接残余应力为研究对象,从其概念及形成原因着手,分析了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精力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介绍了热处理、振动焊接、超声波冲击法等控制和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同时,阐述了几种测量残余应力的传统方法以及裂纹柔度法、压痕法等新型方法,其中小孔测量法的理论相对成熟,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和有限元技术的发展,焊接数值模拟技术逐渐被应用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薄壁椭圆形钢管柱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计算尚无具体规范可查。结合实际工程,采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对某火车站房超高外斜变断面椭圆钢管柱稳定性能进行研究。采用等效刚度的弹簧约束模拟柱顶的边界条件,同时结合有限元软件正向求解、经典欧拉公式和挠度公式逆向推导的方法来计算其等效抗压刚度EAeq,等效抗弯刚度EIeq和等效计算长度系数μeq等几何参数。计算表明,在整体稳定验算中,该超高外斜变断面椭圆钢管
随着钢材生产工艺的提升,高强度钢材钢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于焊接圆管轴心受压柱性能研究现状,虽有学者对于焊接圆管截面轴心受压柱的残余应力、整体稳定性能有部分研究,但对于高强度钢材焊接圆钢管轴心受压柱的研究甚少。本文同时介绍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以及欧洲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焊接圆钢管轴心受压构件的设计方法,并比较了径厚比限值规定的不同。我国规范对于焊接圆钢管轴心受压
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高性能钢HPS 485W制造的简支工字钢梁进行抗剪性能有限元参数分析,研究了关键参数对模型梁抗剪承载能力、屈曲后强度和剪切破坏形态的影响.对高性能钢HPS 485W工字型模型梁,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腹板通用高厚比从2.53增加到4.42,抗剪承载能力减小;随着剪跨比的减小,梁的承载能力增加,跨中位移减少;在模型梁的设计中分析了端部加劲肋刚度的影响,对比发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