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AHP型的三河尖煤矿17煤层底板奥灰突水脆弱性评价

来源 :第二届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能源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34940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三河尖煤矿17煤层底板奥灰突水评价问题,在详细分析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基于GIS的AHP型脆弱性指数法,确定了7个影响17煤层底板奥灰突水的主控因素,并通过GIS对各主控因素数据进行采集以及归一化处理,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的各主控因素子专题图和复合叠加图.运用AHP法确定各主控因素的权重,建立基于GIS和AHP型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出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分区,并根据不同分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其他文献
将基于计算区域整体直角网格包含物面附近局部无网格的无网格/直角网格混合算法发展用于求解粘性流动问题。针对粘性流动,特别是高雷诺数粘性流动边界层薄的特点,本文在局部无网格布点过程中引入点距控制函数,使得生成的点云结构能反映粘性流动边界层特点,同时结合无网格区之间的布点干涉机制,将算法拓广到处理多个物体相互干扰的复杂流动问题。对于整体直角网格,本文则采用直角坐标与四叉树加密的方法生成非结构直角网格。由
采用非结构重叠网格技术模拟多体分离问题。针对各个外形生成独立的非结构网格,采用非结构重叠网格技术实现不同网格之间的信息交换。采用ADT数据结构快速的实现鲁棒性的洞边界的构造,无需边界特别处理的准一维的快速搜索方法得到重叠网格中需要插值单元的贡献单元,采用基于最小二乘的二阶精度插值方法获得需要插值单元的流场变量。将描述流动的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和描述刚体运动的6DOF运动方程联合求解
针对航天器推进舱真空环境下多个喷管羽流干扰及回流形成多流区混合羽流场特征,发展适于复杂物形处理的直角/非结构混合网格处理技术与碰撞网格自适应算法,研制DSMC区域分解并行计算策略,建立一套可靠求解多喷管真空环境羽流干扰的CFD/DSMC分区耦合计算方法。在连续流区采用CFD方法求解,为DSMc方法提供入口边界,再进行DSMC分区耦合计算,从而完成整个羽流干扰流场及其回流影响的数值模拟。通过对包含两
近年来,随着飞行器大攻角飞行和高机动性设计要求的逐渐增强,非定常计算和大分离流动也对CFD技术提出了要求。为克服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对近壁区域使用的局限,利用LES与RANS两者自身优点克服对方不足的LES/RANS混合方法成为研究热点,有效实现了计算精度和效率的统一。本文针对原有混合方法的缺点,基于速度应变率张量值S与涡量值Ω之比和边界层位置的关系,提出
本文采用文献提出的四阶精度格式,通过直接求解N-S方程,分别计算了亚-亚与亚-超声速二维混合层及其外部声场。亚-亚声速混合层在流体力学区域的主控结构为旋涡对并,声源主要集中在旋涡对并区域,对于亚-超声速混合层,旋涡会诱导出小激波结构,该结构以一定的频率产生-消亡,声源主要来自于旋涡与小激波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声压脉动随法向距离的衰减规律,声压级的计算表明亚-超声速混合层的噪声大于亚-亚声速混合层。
提出一种可以适用于RANs/LEs混合计算的代数涡粘模型构造方案,在近壁处采用Prandtl的混合长模型,在离壁面较远处恢复到Smagorinsky模型。新的模型在很粗的网格上得到了比DES更好的结果,消除了对数区错位的问题。研究发现代数涡粘模型得到了更好的小尺度湍流结构,避免了结构退化。因此,新模型从RANS向LES的过渡发生较早,得到的可解尺度雷诺应力较大,更好地保存了非定常湍流统计特性。
本文将虚拟流体方法与预处理方法结合,进一步发展了基于界面两侧Riemann关系的求解气水大密度比问题的修正虚拟流体方法,将该方法推广到了低速不可压缩流动的计算中,使Level Set方法和流场物理量的计算耦合起来,在处理计算区域中同时存在可压缩介质和不可压缩介质的复杂流动时只需要同一套处理程序,不同介质之间的运动界面也可统一用虚拟流体方法处理,减少了计算过程中需要的人工干预,提高了效率。
目前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也面临着技术研发、资金筹措和运行机制三大"瓶颈"问题.为实现安全、能源、环境三重战略效益,提出我国煤层气开发必须坚持井下和地面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模式,产业发展实施的"三步走"战略,即"十二五"期间的产业规模奠基阶段、"十三五"期间的产业规模扩张阶段和"十四五~十五五"期间的产业规模稳定阶段.通过战略实施,全国煤层气年产量2015年达到3×1010
我国发育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三类页岩气资源,其中海相页岩气是主体,可采资源量约8.8×1012 m3,主要分布在川渝、湘鄂和黔桂等人口稠密地区,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海陆过渡相和陆相页岩气是中国特色的页岩气资源,目前因缺少资料和国外可类比对象,资源数据有待进一步落实.研究认为,我国海相页岩气资源比较丰富,具备实现规模开发利用的基础,但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页岩气主要赋存地区的地质与地表条件复杂,引进
作为我国第14大煤炭生产基地,新疆的煤炭资源极其丰富,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38%.合理规划和开发新疆的煤炭资源,对保证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契机,推动新疆煤炭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论文在分析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疆面临的发展环境及其战略地位,提出了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布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