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欧钢骨混凝土柱计算方法对比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骨混凝土柱作为组合结构中发展较为迅速及全面的一种组合构件,在大量建筑得以应用,并展现了非常好的性能.其将型钢和钢筋混凝土结合起来,组合其各自的优点,既提高了承载力也提高了构件的延性,此外还大大减小了材料的用量,使建筑逐渐减轻重量.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对钢骨混凝土的研究程度不同,其研究方法也不同,为了更好的模拟出钢骨混凝土的实际受力,并更好的用于结构设计,不同的计算方法也应运而生.本文对于中美欧三个国家及地区的规范要求的钢骨混凝土柱计算方法进行一定的对比.
其他文献
基于OpenSees和PERFORM-3D两种弹塑性分析平台,分别介绍了其基本分析原理和方法,采用宏观纤维单元对矩形截面型钢混凝土柱构件(SRC柱)进行滞回往复加载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分析了两种分析平台模拟结果对应SRC柱的抗震性能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可能的原因.
为研究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压弯性能,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综合探讨了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在压弯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应力分布,破坏模式以及传力模式.分析结果表明:T形截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具有很好的延性,塑形性能好,承载力高的特点.钢管由于最外边缘达到极限应力破坏,受压测单肢混凝土均达到极限承载力,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破坏时混凝土已被压碎.
建筑业在不断消耗大量的资源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尤其是建筑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多的建筑固体废弃物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合理地处理建筑固体废弃物使其形成再生骨料,并经过拌合形成再生混凝土加以重新利用,是建筑资源与环境实现科学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再生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收缩性大和耐久性能差等缺陷,近些年学术界开始对各种新型的再生混凝土的组合结构进行研
我国型钢混凝土(SRC)结构行业标准主要有《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和《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YB),本文从梁正截面承载力、柱正截面承载能力及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3个方面对两本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并为实际工程应用的选择提供了建议.将梁正截面承载力及柱抗剪承载能力按两种设计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对比分析,并编程计算与对比了两种方法对应的柱N-M相关曲线.研究表明:YB在梁抗弯承载力上较JGJ保守;在
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而形成的构件.它是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常用作受压构件.钢管混凝土的机理是在轴向受压时圆形钢管对核心混凝土产生套箍作用,使管内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其总体承载力(强度)大大提高.组成钢管混凝土的钢管与其核心混凝土间的协同互补作用是钢管混凝土具有一系列突出优点的根本原因,因此钢管混凝土结构中钢管与混凝土的粘结应力,是钢管与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
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TBC)由于具有耐高温、抗腐蚀、高隔热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高效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等热端部件。其中,热障涂层界面结合质量是影响其隔热效果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热障涂层具有孔隙尺寸变化大、形状不规则、边界粗糙,分布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从数学和物理角度都很难处理,为超声检测研究带来挑战。本课题组围绕热障涂层超声
为了获得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涂层结构,在涂层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必须对其厚度、密度、弹性模量和界面结合质量等加以控制和表征。超声检测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灵敏度高、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优点,在材料无损检测和表征中应用最为广泛。然而,由于涂层材料不同于块体材料,其在厚度方向具有微尺度的特点,且部分涂层具有多相、非均匀特性,或者性能显现一定的各向异性等,给超声检测技术带来很大挑战。总体而言,
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以其超高的焰流速度和相对较低的温度,在喷涂金属碳化物和金属合金等材料方面显现出了明显优势,成为热喷涂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艺方法。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燃料的燃烧、湍流现象、可压缩流动、气固两相流动甚至是气-液-固三相流动以及亚音速/超音速之间的转变等许多物理化学过程,而喷涂过程中的粒子沉积过程,对涂层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超音速火焰喷涂粒子沉积的撞击
针对输电线路中电线与金具接头处易出现的电阻升高等问题,设计并制备出含3%、5%、7%离子液体以及0%、0.1%、0.2%、0.3%纳米石墨烯的润滑脂共12种,并分别进行导电性以及摩擦磨损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以及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均可使润滑脂变得更为粘稠,滴点升高,锥入度增大.且离子液体浓度增加时对铜片的腐蚀性变强;石墨烯添加量为0.2%时,在各离子液体浓度下均可得到最小的摩擦系
研究了不同电荷类型表面活性剂对Ni-Al2O3复合涂层电沉积过程的影响作用规律。分别采用了阴离子型的十六烷基磺酸钠(SDS)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电中性的曲拉通(TritonX-100)以及阳离子型的溴代十六烷基吡啶(HP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CTAB)三类表面活性剂。测量了镀液中纳米氧化铝颗粒的粒度分布、沉降曲线、颗粒表面zeta电位、以及表面有机物吸附量,分析粒子在镀液中的分散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