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双酶法葡萄糖工艺提高谷氨酸发酵水平

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酵工程研究会2000年度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n10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玉米粉双酶法生产葡萄糖,在适量Cacl2存在下,液化PH5.8;灭酶条件为100℃维持60分钟.制得葡萄糖浓度290~320 g/L,透光率96%,DE值99%,粉糖转化率99.28%,经两年多发酵生产应用,效果好.
其他文献
21世纪将成为天然气时代,天然气化工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本文论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国内外天然气化工利用现状,特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化工利用的状况;结合国情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化工发展思路.
本文通过非水超声技术制备Ni改性的ADM催化剂的低碳醇,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合成醇性能,尤其具有低烃、高COH活性和稳定性的特点.通过化学类比及XRD、BET、TEM-SAED等相关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测试表明该催化剂具有高分散表面特性.
研究了载体孔径和添加ZrO对F-T合成钴基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近期筛选出的一种合成重质烃反应性能良好的Co/SiO催化剂进行了1000小时稳定性试验,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压力条件下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大孔径载体和添加ZrO能提高F-T合成钴基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降低甲烷的选择性.
系统考察了载体粒径大小、添加助剂、及活性组分的不均匀分布对Co/SiO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增大,由于扩散控制的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快速下降.采用添加助剂,制备"蛋壳"型催化剂可大幅提高其费托反应活性.所制备的含助剂"蛋壳"型催化剂Co/SiO在温度230℃,压力1.2MPa,空速500h条件下,CO转化率为74.17﹪,C选择性为85.55﹪.
在中间试验阶段,要完成反应器的选型和工艺设计.结合钴剂费托合成的特点,选择列管固定床反应器,主要考虑到列管反应器技术成熟,容易放大(列管反应器行为是单管的一个简单总和),没有介质、催化剂的分离问题.BP公司最近在Alaska运转了一套固定床中试装置,显然也将固定床作为方向.
针对CO和CO加氢合成甲醇,基于Cu/ZrO新型催化剂体系,通过添加不同助剂改性及制备方法的改进,设计和开发了一系列高活性催化剂.根据目前CO和天然气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了富二氧化碳合成气合成甲醇的技术路线,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催化剂的研发进行了探索,在初步定型催化剂上完成了实验室装置1000小时稳定性运转,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根据国内外油气供需态势分析,石油供应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不安全因素.面对这种即将到来的重大转变,我国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确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展望未来20年我国石油安全,应强化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统筹考虑经济与能源、国内与国外、开源与节流等各方面的关系,加快制定国家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石油安全战略保障体系.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保障体系总体构想应当是:加强国内、开拓海外、油气
晚古生代以来楚雄盆地出现两 裂陷活动,早期表现为台地的裂解与沉隆,晚期出现陆壳的分离与被动陆缘的形成。晚三叠世随工洋盆向东的俯冲消减与衰牢山陆缘弧造山形成,在被动陆缘盆地之上叠加了弧后前陆盆地。楚盆地的古地温场演化与构造-热活动及构造变格事件相一致。晚三叠世盆地热流值大体民弧后前陆盆地的热流一致,古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较低。侏罗纪至早白垩世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相以于晚三叠世表现出平缓的降低,接近正常的
本文以谷氨酸棒杆菌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紫外线诱变,定向选育出一株鸟氨酸生产菌A1157,其遗传标记为Arg-+D-Arg3+SGr,并能耐受高浓度葡萄糖.对菌株A1157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株L-鸟氨酸产量可达9.85g/L.
随着谷氨酸发酵工艺的创新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产量逐年增加,发酵罐也逐渐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其搅拌所用驱动电机也越来越大。为此,本文就发酵搅拌与通风、溶氧、产酸的关系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