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及其正反交子代的催乳素Ⅰ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来源 :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明罗非鱼渗透压调节的分子机理,采用RT-PCR方法从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荷那龙罗非鱼(0.hornorum)及其正反交子代垂体组织中克隆了催乳素Ⅰ基因(PRLⅠ),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罗非鱼的PRLⅠ基因序列长度均为798bp,ORF区长639bp,共编码212个氨基酸,另含5端非编码区39bp,以及3端非编码区120bp.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四种罗非鱼PRLⅠ核苷酸的同源性介于99.2%~100%之间,氨基酸的同源性介于99.1%~100%之间,表明这四种罗非鱼的PRLⅠ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正反交子代中来源于任一条鱼的PRLⅠ基因在31号位点的氨基酸残基为亮氨酸或者是苯丙氨酸,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PRLⅠ在此位点是亮氨酸,荷那龙罗非鱼的是苯丙氨酸,由此推测正反交子代的PRLⅠ基因可能均为两亲本的杂合子.用MEGA 5.1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及其正反交子代与其它罗非鱼聚为一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生物进化的关系.
其他文献
为获得钝吻黄盖鲽微卫星位点,实验采用Roche 454 GS FLX新一代平台测序技术通过(AC) 12、(AG) 12、(AAT) 12、(AGG)8、(AGC)8、(AGAT)8和(ACAG)6等7种探针,建立SSR样本文库.结果显示,5641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47种多态性位点,其中完美型占52.22%,非完美型占20.24%,复合型占27.54%;重复次数在10次以上的占总数的87.5%;随
本研究设置了pH-0.3&T+3℃(E3),pH-0.6&T+6℃(E6)两个实验组和对照组(pH=7.93~7.99,T=18℃)海水,对中间球海胆幼虫发育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化及升温对海胆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E3组海胆与对照组发育进程一致,而E6组较慢;E3和E6组海胆仅分别存活了18天和12天,分别发育到了八腕、四腕幼虫阶段,可见酸化和升温严重影响了海胆幼虫的存活;E3组海胆幼
根据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国远洋捕捞船外海作业期间在太平洋中部7个采样点采集的样本,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663bp部分序列,分析了太平洋中部7个采样点的108个个体的序列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663bp片段中发现了14个变异位点,24个单倍型.序列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7个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0.739±0.035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0.00235±0.0002
为获知全球大青鲨(Prionace glauca)的种群遗传结构,我们根据2010年9月-2012年2月我国远洋捕捞船外海作业期间在赤道附近海域采集的大青鲨样本,利用线粒体DNA的D-loop区基因的694bp部分序列,分析了来自中东太平洋、中西太平洋、中东大西洋、西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五个海域的165个个体的序列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65个个体出现145个单倍型,碱基组成为A:33.46
为研究尼罗罗非鱼MHC Ⅰα基因的特点及其在免疫功能上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从健康的尼罗罗非鱼中得到1533bp的MHC Ⅰα全长cDNA片段,其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gment,ORF)包含1053个碱基序列,共编码35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40kD.5-UTR和3-UTR分别为74bp和406 bp.尼罗罗非鱼MHC Ⅰα基因氨
为了综合评价溶解氧和有毒铜绿微囊藻及其交互作用对三角帆蚌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排氨率(ammonia excretion rate,AER)和O:N的影响,本文通过为期21d的室内3×3正交设计实验,测定了在不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水平和有毒铜绿微囊藻溶度(toxic Microcystis aeruginosa concen
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将细胞模拟体内生长环境,放置在无菌、一定营养条件、适宜的温度及酸碱度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技术,也叫细胞克隆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起步较早,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鱼类细胞体外培养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应用广泛。鱼类属于变温动物,所以培养鱼类细胞的条件变化范围较宽,不同种类的鱼最适条件不同。目前,鱼类细胞已经
基于CO Ⅰ序列,对中国沿海及泰国普吉岛8个地区171个里氏拟石磺个体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共检测出单倍型101个,117个多态性位点,里氏拟石磺具有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74±0.005)和核苷酸多样性(0.03218±0.00132).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50.9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49.01%的变异发生在种群内.群体间遗传分化固定指数(Fst)、基因流(Nm)及遗传距离分析表
卵形鲳鲹是中国南方的一种重要的海水鱼类,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卵形鲳鲹野生群体已经迅速的减少,为了了解遗传状况保护,我们从(GT)13富集文库里筛选和鉴定出了21个卵形鲳鲹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的数目为从2到10,观测杂合性从0.083到0.792,期望杂合性从0.081到0.88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从0.0767到0.8623.有六个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最终,这21个新的多
草鱼是我国养殖产量最高的养殖种,年产量达到460多万吨。草鱼性成熟周期在5-6年,如采用常规混合选育方法,常规育种周期漫长,目前草鱼没有经审定的良种。为了缩短草鱼的育种周期,需进一步探索新的草鱼育种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本实验室自2008年来,先后构建了两个优质草鱼育种核心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