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SIM模拟软件优化富吸收油在催化装置中的回炼流程

来源 :中国石化2016年催化裂化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hengzyok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干气制乙烯装置吸收油中含有较高的液化气组分(C3、C4),质量含量达到26.74%,直接送至S-Zorb装置后造成该部分组分难以有效回收利用,大大增加了装置的加工损失.为了优化加工流程,降低加工损失,本文利用R-SIM软件建立催化装置的计算模型,模拟干气制乙烯装置汽油进一催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进行回炼,优化回炼流程,既保证富吸收油中的C3、C4组分得到充分的回收,又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装置正常操作带来的影响,明确调整方向,确定最为优化合理的操作条件,减少繁琐的人工计算工作以及装置反复摸索调整操作,指导实际生产操作.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增强抗钒能力的重油裂化催化剂C GP-1YZ在扬子石化2#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情况.抗钒催化剂中含有高活性稳定性的分子筛及钒捕集组元,能够
本文介绍了脱硫脱硝助燃三效助剂TUD-DNS3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3Mt/a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情况,并分别对三效助剂进行了空白试验以及为期72h的正常满负荷工况标定.结果表
介绍安庆石化700kt/a催化裂解装置(DCC)硫转移剂的应用情况,论述了TS-38硫转移剂的作用机理,加注硫转移剂后,烟气中的硫含量由空白标定的60~90mg/m3降低到25mg/m3以下,脱除率
主要介绍了原料劣质化对催化装置操作和产品分布的影响.近期由于原料中Ni和V等重金属含量的上升,对催化操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产品分布和经济效益.现根据2#催化装置
LTAG技术是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近年开发的将催化裂化劣质柴油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加氢单元和催化单元组合,将LCO馏分先加氢再
会议
本文综合分析催化裂化装置结焦原因和防治措施,认为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原料组成是结焦原因;提出优化原料、合理控制工艺操作参数、应用阻垢剂等措施抑制结焦,实现催化裂化
本文针对多套催化裂化装置实际运行中由于再吸收剂量的提高导致再吸收塔干气带液严重的现象,用Hofhuis-Zuiderweg定义的乳化态Ψ判据对这些再吸收塔的设计参数和实际操作参数
会议
本文考察了催化裂化掺炼裂解碳九生产石油树脂副产物重碳九的工业应用效果,包括对产物分布、气体组成及产物性质的影响,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重碳九经急冷油喷嘴注入装置进行催
利用数据处理方法结合工艺计算,在DCS系统上计算催化裂化油浆系统各换热器热阻,并直接显示于DCS操作画面上.将油浆的性质和换热器运行状态量化,从而使工艺操作人员在实际生产
本文介绍了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分公司1#催化裂化装置加工加氢原料后汽油辛烷值(RON)从94.1降至91.3,给生产高标号汽油造成了很大困难.通过采用直馏原料和加氢原料混合进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