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2例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示骨折椎体均有楔形变,其下终板及椎体下部保持完整.受伤至手术时间3~6d,平均4d.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进行复位、固定并植骨融合.其中,单纯行跨伤椎4钉固定术(A组)10例,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B组)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2.6个月.对比2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等方面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术后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可吸收螺钉在股骨头骨折内固定应用中的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1例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骨折均达临床愈合.除4例出现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外,未见关节感染、积液、骨折块移位等现象.患侧髋关节优良率达84.7%(17/21).
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习护生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5月在我院外科实习的全日制本科护生127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号的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n=51)与对照组(n=76).其中,女123(96.9%)例,男4(3.1%)例,年龄19-24(21.6±1.08)岁.
目的:硬膜外血肿是颈前路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一种,发生率0.18%~0.24%[1],其可压迫颈脊髓导致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出现肢体感觉消失、运动功能丧失,严重可压迫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困难,处理不及时将会产生危及生命等严重的后果.2011年11月至2015年5月,我院骨科共实施823例颈椎前路手术,其中有6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清除血肿证实由硬膜外血肿导致的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本文总结了6例颈椎前路术后的硬
目的 踝部损伤后足趾"马缰绳"畸形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自2011年7月至2014年9月对5例踝部损伤后足趾"马缰绳"畸形的进行治疗.5例患者中,三例为三踝骨折,2例为胫腓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的腓骨骨折平面在踝关节平面以上2cm-9cm,均为螺旋骨折.
目的:评估"穹隆状"减压联合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型术对治疗包含上位颈椎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从2010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颈椎"穹隆状"减压联合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型术治疗的包含上位颈椎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共1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0.8±8.2岁.采用手术前后JOA评分评价临床疗
目的: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日渐加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普遍的骨骼疾病,常伴疼痛、导致患者骨折、残废,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群的社会公众健康问题。大部分老年人只有疼痛严重或骨折后才发现,如何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对其非常重要。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和预防治疗效果,探讨骨密度(BMD)检测对其诊断、治疗的重要性。
目的 保肢术被广泛用于骨肿瘤的治疗过程当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各医疗材料的不断丰富及病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将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髋部骨肿瘤患者护理方法。
目的:髓内钉已成为股骨粗隆骨折的金标准,通常手术时以螺钉将髓内钉主钉远端锁定,然而对于稳定性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髓内钉远端有无必要锁定尚存争议。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期间,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治疗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患者随机分配到两个组,锁定组与非锁定组患者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O/OTA分型、并发疾病、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ASA评
[目的]术前依据患者的解剖特征和运动学特点直接进行重构三维图像、生物力学测量、有限元分析,模拟假体安放及截骨术中导航操作,创立一种数字化髋臼成型导航路径,通过逆向工程软件,辅助设计截骨导航模板,并3D打印,术中引导髋臼成型,研究数字化导航技术在DDH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早期直腿抬高训练联合腰背肌功能训练.改善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行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三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自患者入院后至手术6小时后行腰背肌功能训练,B组术后1周内行直腿抬高训练联合腰背肌功能训练,C组自入院后至手术6小时后行直腿抬高训练联合腰背肌功能训练,在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