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合并肺肿瘤栓塞1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201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ard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肺肿瘤栓塞是肿瘤相关肺栓塞的一种少见类型,生前诊断率仅有6%.现报告1例宫颈癌合并肺瘤栓病例,以提高临床对肺瘤栓的认识.方法 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包括胸部CT、CT肺动脉造影以及通气/灌注核素(V/Q)显像,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58岁女性患者,于咳伴消瘦3个月,呼吸困难伴胸痛6周.肺功能显示弥散障碍(DLCO 37.9%).胸部CT显示双下肺及胸膜下为主的斑片影及磨玻璃影,网格影及间质纹理增厚.院外考虑肺间质病变给予强的松45mg/天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胸部CT显示肺内病变部分吸收.入院前3周再次出现胸痛伴呼吸困难加重.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RA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uP 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旨在探讨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CDFI的应用价值.方法 RA患者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16~70岁,平均49.3±12.6岁,所有患者都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制订的RA分类标准,患病时间2个月~14年,平均43.4±45.9个月.健康志愿者18例为对照组,
目的 比较两分钟潮气法与定量吸入法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对哮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哮喘患者和9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两分钟潮气法与定量吸入法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通过ROC曲线判断两种方法对哮喘的诊断价值.
会议
目的 增加对肺毛细血管瘤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确诊.方法 回顾我科收治的1例肺毛细血管瘤病并复习文献.结果 43岁女性,间断活动后气短3年,加重半年,不伴咳嗽、咯痰、咯血.既往:体健.从事化工厂原料加工4年.查体:双肺未闻及哕音,P2亢进,余(-).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正常.动脉血气提示低氧血症.超声心动图:右房增大,肺动脉压增高.
会议
观察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 PASMCs) Periostin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信号转导机制.胶原酶Ⅰ法原代培养PASMCs,经低氧(5%O2)分别处理PASMCs 2,6,12,24 h后,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eriostin mRNA和蛋白表达.加入PI3K/Akt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
会议
总结6例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死亡患者的护理要点,其中3例发生了下肢静脉栓塞,3例在化疗后一个月内发生PTE,3例溶栓好转后,突发新的血栓发生再次栓塞。总结该类患者需在化疗后初期静脉栓塞的观察及护理,早期识别PTE的先兆,改善溶栓药物治疗效果,预防再发栓塞,减少PTE的发生及死亡。
会议
目的 本研究探讨瘦素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采用瘦素基因突变的小鼠(ob/ob)和正常对照小鼠制备低氧肺动脉高压的模型,检测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重构,检测血浆瘦素的水平.2体外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瘦素刺激细胞增殖及相关信号通路活化情况.
会议
mTOR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SC1/2是由TSC1和TSC2构成的异二聚体,对rmTOR的活性起负性调控作用.然而TSC1是否通过调控mTOR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目前尚未研究.将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Tsc1基因杂合缺失的小鼠(Tie 2-C re/Tsc1+/-)和其野生型小鼠(Tie 2-Cre/Tsc 1+/+)置于低氧或常氧的环境中3周.常氧3周后,Tie 2-C
会议
研究背景:肺转移性血管肉瘤为一种罕见病,临床常表现为弥漫性肺泡出血(DAH),被诊断时已为晚期,缺乏有效治疗方式,预后差.目前国内外尚无临床特征的系统报道,确诊病例多为尸检后诊断,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认识,误诊率高,诊断过程往往困难,生前诊断率低..
会议
目的 建立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并初步探讨PKCβⅡ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建立慢性常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1、3、7、14和21 d组,检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le systolic pressure,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ight ventricle hypertrophy in
会议
目的 分析以肺血管受累为首发表现的血管炎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肺血管炎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4例以反复肺内阴影为首发表现的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