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防治研究进展

来源 :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qia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将国内外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防治研究进行综述,结合临床科室实际情况,更好的护理放射性直肠炎患者 方法 1.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预防进展 三维适形技术、IMRT和图像引导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有助于优化放射野,并被证实可减少放疗后急性期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包括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MRI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甲状腺结节患者100例采用常规MRI(T1WI、T2WI)及自旋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spin-echo echo-planar imaging,SE-EPI-DWI)序列扫描,b值取800s/mm2,测量病变区的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ADC值差异,并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术后癌栓脱落致急性梗阻性黄疸的相关危险因素、诊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 方法 对2013年7月—2016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血管科,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术后癌栓脱落致急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10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4097次 TACE 术. 其中,4例患者在 TACE 术后癌栓脱落致急性梗阻
目的 探讨创伤诱发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发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方法 对56例由创伤诱发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主要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影像学表现.其中前路手术8例,后路手术44例,并按JOA标准评分判断其术后改善率. 结果 48(85.7%)例在创伤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灵活,44例(78.6%)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35例(62.5%)MRI信号改变.
Purpos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WI and DTI on different severitys 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 Materials and methods Totally 60 TBI patients (including 20 mild TBI patients, 20 moderate TB
目的 探讨采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以及低注射速度在CT尿路造影( CTU) 显示尿路结构的可行性. 方法 将2015年12月我院行CTU检查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均记录其身高、体重.采用西门子 64排CT,扫描参数:第一组,均为120KV,300mA.对比剂用量75-90Ml,注射流速3Ml/s.第二组,均为100KV,300mA.对比剂用量为W(体重)*0.9ml/kg
目的 探讨:2D-MRCP、3D-MRCP,以及横断位、斜冠状位重T2WI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明确胆道梗阻的位置 及性质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了我院近2年来的55例运用了多种MRI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查,并且经由临床手术证实的胆道梗阻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 运用多种MRI成像技术:2D-MRCP、3D-MRCP,以及横断位、斜冠状位重T2WI相结合的方法,对胆道梗阻位置的诊断准确率
目的 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像学特征,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颈椎曲度的特点以及颈椎曲度与脊柱侧弯角度的关系. 方法 回顾75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1例,女44例,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3.35±3.36岁.在标准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矢状面Cobb角和颈椎夹角,在正位片上测量脊柱侧弯Cobb角.颈椎Cobb角:分别自C2、C7椎体下缘做
目的 探讨廓清型乳腺纤维腺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此类型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各20例MR时间-信号曲线呈廓清型表现的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的MRI图像,归纳、比较两组病变的形态学表现、内部信号、ADC值以及动态增强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为廓清型乳腺纤维腺瘤形态多为卵圆形或圆形(18/20),边界清楚(16/20),T2 WI多呈高信号,
目的:分析200μmPVA颗粒在支扩合并中小量咯血介入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因支扩合并中小量咯血在我院行介入栓塞治疗的67例病例资料,男女比例为28/39,平均年龄57.16±12.95岁,支扩病程1~50年,平均住院10.85±5.34天.按使用PVA颗粒栓塞剂直径将资料分成200μm(22例)和300μm(45例)两组,所有病例随访至2015年12月.
目的 肝癌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高发且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且目前的治疗方式多数疗效不佳,疾病复发率高。抗PD-1 抗体药物对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耐药性好。但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会影响治疗的进行。本文探讨肝细胞癌患者静脉滴注免疫治疗药物抗PD-1 抗体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