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云方案对"02.7"梅雨锋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ow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mm5模式,选用4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2002年7月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发现:不同方案对强降水中心落区影响不是很大,但对降水强度有较大影响;4种方案次网格尺度和网格尺度降水对模拟总降水贡献不同;GR方案和KF方案的闭合假设中考虑次网格尺度湿下沉气流,可一定程度再现一些中尺度特征;四种方案模拟的云物理量特征存在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对定点、定量降水和天空状况、地面气温、湿度等要素的准确预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与地面自动站逐时风向的观测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分析,采用WRF模式对2005年12月21日发生在威海的局地大暴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中尺度海
会议
对2005年6月广西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该过程是一次中尺度华南低空急流引起的暴雨过程.利用MM5模式成功的模拟了这次暴雨前后低空急流轴走向和急流中心的强度变化
会议
本文采用了MM5非静力预报模式及其伴随模式系统,通过对2005年汛期北京地区的一次局地强对流降水过程进行多种观测资料的四维变分同化试验,研究了模式初始场对于预报能力的影响,
会议
本文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GPS探测资料对华北回流天气过程中的水汽分布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中尺度模式MM5V36针对水汽源地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东北南下的冷空气,经过渤海
会议
采用NASA的MODIS level 2.0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它是通过严格滤云、陆地和浑浊水体以及耀斑像元剔除等处理,是通过质量控制的卫星反演资料.选取了10-60 (u)N,70-140 (u)E范围
会议
本文利用PSU/NCAR MM5模式,对华北地区"2002.3.20"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斜压槽和蒙古气旋是触发这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重要的天气系统;高空急
会议
本文采用位涡理论对1998年7月4~7日的一次河套气旋强烈发展中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夏季河套气旋的强烈发展是由地面低气压系统与高空正涡度区相耦合而引起的,低层暖
会议
地面气旋生成于华北地区,在东移的过程中,并伴有西伯利亚冷气团的侵入,进入渤海后迅速发展,在日本海爆发性发展.气旋在进入渤海后的发展过程中,其后部造成了渤海海面的8-9级的大风
本文应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MM5v3、T213资料、高空地面资料,模拟分析了2005年11月19~21日发生在华北平原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大雾为发生在相对稳定的大气环流背
会议
河南省曾是我国黑热病的严重流行区 ,中华白蛉为传播媒介 ,新中国成立前全省病例达 5 0万[1] 。经积极防治 ,2 0世纪中期后传播已经阻断[2 ] ,但在其后的监测中发现 ,不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