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中草原合理载畜量测算核定管理和提高草原载畜量主要对策探讨

来源 :2017中国草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ox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计算的载畜量只表明了核定时段内的平均载畜量,没有明确载畜量核定的具体时间(时刻),开展载畜量核定容易引起混淆和争执;核查载畜量和草畜平衡时,不但要分类、分年龄数完,还要折算,工作量大,耗时长,牧民和基层草原管理人员实际操作难度大.特别是牧民可以利用牲畜补偿代谢较强这一生理特点适当多养部分牲畜,从而在第二年夏秋季节有足够的牲畜,能最大限度利用丰茂的草原资源.为此,提出了新的草地生态合理载畜量计算方法,并提出以能繁母畜数量为主要核定指标,减少了核定的难度;提出了积极推广简便易行的草地载畜量核定方法、推行秋末入冬为载畜量核定时间(时段)、以能繁母畜数量作为合理载畜量核定指标、严格考核兑现提高生态补奖资金使用效率等政策建议;提出了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和人工草地建设、加大牲畜出栏、开展划区轮牧和春季草地禁牧试点示范、合理利用牲畜补偿代谢特点、利用牧草再生特点,提高牧草产量和贮备等技术措施,以切实提高草地载畜能力.
其他文献
在农区、半农半牧区,人们对禁牧与放牧的取舍长期挣扎在“一放就过、一管就死”的怪圈中.过去管理不严时,牛羊漫山遍野,肆意啃食草木;如今强化管理,则政策性禁牧,牛羊必须圈养,不许离开饲养场半步.本文通过专家对牛羊生活习性及优良牧草在草地上的演替规律的论述,揭示“禁牧”与“放牧”绝非针锋相对的,在植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科学的划区轮牧或季节性轮牧,既能满足牛羊健康生长的需要,又有利于提高草场中优良牧草的比
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甘肃作为西北内陆省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严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草原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甘肃的草原,从其独特地理位置、面积、类型来说,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甘肃生态文明建
天然草原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对维护动植物种群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草地安全和食品安全,保护人类和动物生存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干旱、超载过牧及不合理利用等因素干扰,中国草原严重退化,可食牧草减少,而毒害草大量滋生蔓延,一方面引起牲畜大批中毒死亡,一方面导致草地植物种群结构生态失衡,被称为
本文阐述了河西走廊祁连山地草原在国家生态中的地位意义,分析了当前面临的自然生态系统变化、草畜供求失衡、草原退化、草地使用权、经济发展与草地资源保护中的矛盾等现状问题,提出了河西走廊祁连山地草原可持续发展中关于制订全面长远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健全草原生产生活投入保障体系、划定基本草原、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度、创建河西走廊祁连山地草原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加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以农牧结合为基础的畜牧业发展经历了经营主体变革、农牧结构调整和转型专业化三个阶段.经过进程分析发现,西藏畜牧业发展路径既受政策、制度、资源和科技等外部因素影响,也受农牧结合体系内生因素有机肥、饲料粮和饲草料等以及外生因素化肥、农用机械等的影响.经过内外因素比较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外部因素作用于外生因素,引起数量型专业化;外部因素作用于内生因素,引起质量型专业化;西藏大力发展的种草养
草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牧区则是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牧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实现人、草、畜的和谐相处,推进牧区经济和牧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草原执法监督,及时发现、制止各类破坏草原的现象和行为,实现草原保护与草原利用的有机统一;要在充分评价和衡量草原生态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合理控制人、畜数量,减缓草原生态压力;在推进牧区草原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应注意提升牧
生态补偿的内涵尚未统一,但是,其以经济手段应对生态恶化的有效性已被普遍认同.草原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下位概念,草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对草原生态补偿涉及的各种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为了实现草原生态有效保护和牧区生态文明,需要草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支撑与保障.受自然科学局限和理论研究滞后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生态补偿法和专门的草原生态补偿法,现有的草原生态补偿法律要么原则抽象、缺乏可操作性
借用国外的国家公园概念,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来保护中国的环境生态.中国国家公园体制本质上需要以及能够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理论研究?本文首先梳理国家公园概念的由来,以及世界范围内保护地发展的历史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保护地发展历史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本质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由此提出理论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视
本文概述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概况,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介绍了保护区建设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动向,提出积极申报草地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保护区作用等建议.
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是有效提高优质牧草产量、缓减草畜矛盾、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牧民收入和应对气候变化及灾害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加速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宏观角度探讨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优先重点及技术,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提出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重点,一是严禁开垦草原,快速恢复退化天然草原;二是以粮改饲为主,大力发展旱作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