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肩周炎临床与理论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16年中医民族医针刀标准化、规范化操作临床应用推广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u_hech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软组织因损伤、退变等原因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属中医"痹症"范畴,针刀医学认为肩周疼痛主要与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瘢痕、粘连、挛缩、阻塞有关,即“痛则不通”,其发病的关键部位是肱二头肌短头的附着点喙突处、肩胛下肌在小结节止点处,肱二头肌长头经过结节间沟处,小圆肌的止点,临床上针刀治疗本病的疗效突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黄牡丹汤(RPDP)组方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大鼠的胰腺、肝脏、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P模型组(以0.1ml/min的速度,经十二指肠壁浆肌层穿刺距离胆胰管开口0.3mm处的胆管,加压注射3.5%牛磺胆酸钠,0.1mL/100g)、假手术组及RPDP治疗组(RPDP40g/kg灌胃给药),
目的 为探讨脆性X智力障碍1(fragile X retardation 1,FMR1)基因敲除对C57BL/6小鼠(Mus musculus domesticus)部分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影响.方法 使用全自动动物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检测8~10周龄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C57BL/6 FMR1 KO)及同源背景C57BL/6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电解质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5
目的:从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以及胃黏膜防御屏障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COX-2)、胃黏膜胃肠蛋白(MUC1)的含量变化出发,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以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选取黄芪甲苷、补中益气丸及消渴丸做药效对照研究,以期探讨糖尿病胃黏膜损伤机理以及对其治疗的有效药物,为糖尿病胃黏膜损伤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目的:探讨针刀术前、术中针刺"内关"对患者心率及血压波动的影响.方法:收集第一次针刀松解术后心率及血压明显波动的患者60例,记录第一次心率及血压波动数值,分别记录第二次及以后针刀松解术术前、术中针刺患者"内关"后的心率及血压波动数值的变化,第一组记录术前针刺,第二组术中记录针刺,第三组记录术前及术中联合针刺.结果:三组波动数值都减小,第一组变化最小,第三组变化最大,三组数值比较统计学处理,P<0.
目的:观察埋线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热塌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源性眩晕患者756例,按1∶1比例在不同治疗时期内分为埋线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热塌疗法为观察组和整脊手法配合热塌为对照组,每个病人连续治疗两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颈颅多普勒(TCD)血流变化情况和影像学资料改变程度以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3%,对照组总有效率79.62(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照组采用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1个月之后比较两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62.07%、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痊愈率31.03%、总有效率79.31%,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VV,Raw及MMF比较,以及PIMAX,PEM
目的:探讨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重度CTS的机理及技术优势.方法:针刀组:局部麻醉,斜刃针刀切断5mm腕横韧带.开放性手术组:实施掌腕前臂部切开松解术,臂丛麻醉,切断腕横韧带,术后石膏固定三周.于术后三个月进行手腕部功能评价及肌电图测量.结果:针刀组无瘢痕,术后腕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3.3%,开放手术组:腕掌部平均5cm瘢痕,有效率为73.3%.针刀组SCV、SNAP增加值、DML减少值等神经电生理恢复
目的:观察比较针刀治疗颈椎病术后不同的康复措施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入院就诊的126例颈椎病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42位患者,第一组患者在每次针刀术后第二天采取颈部牵引、推拿、中频治疗,第二组患者在每次针刀术后第二天采取牵引治疗,第三组患者在每次针刀术后不予以任何康复治疗,三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统计每位患者的VAS评分及疗效,并做统计分析.结果: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二组与第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及疗效
目的:研究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有效;方法:根据临床试验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针刀治疗组30例,针灸治疗组30例,分别按照治疗方案进行,选择VAS评分、疗效评定为主要观察指标,然后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最后结论.结果:两组治疗后,针刀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针灸治疗组;从随访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针刀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针灸治疗组.结论: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要优于针
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越来越低龄化.针刀可以直接深入到病变部位并迅速解除组织的粘连和挛缩,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其自己独特的优势.将近年来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描述,得出结论: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疗程短,止痛效果显著,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结合其他非手术疗法,取长补短,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