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特征、预测因子和预后

来源 :201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xiaoliyan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报道长期无创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 前瞻性收集入住我科ICU只使用无创通气的急性呼衰患者,无创通气时间大于等于14天的患者定义为长期无创通气.从2011年5月到2016年2月,一共纳入1106个病例,其中长期无创通气47例(4.2%).
其他文献
目的 为探讨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A/Jiangsu/1/2009(NT0901)的抑制效应,进行了相关体内外实验研究。方法 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法判定栀子苷对MDCK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帕拉米韦为阳性对照药,根据MTT比色值(OD),观察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PE),计算不同给药方式(预防给药、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及不同药物剂量干预下,栀子苷对病毒的抑
目的 探讨我院发现的一起群体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暴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发现的部队学员肺炎支原体肺炎暴发的病例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23岁,平均22.08±0.515岁.
目的 验证中国汉族中SFR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核病的易感性和临床特征相关。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260例结核患者和252例健康对照)设计,利用MassARRAY方法基因分型6个候选SNP,并综合分析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基因模型、单倍型结构和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目的 分析无反应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以提高临床对其认识。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间入住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51例无反应肺炎患者,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资料、病原菌、治疗及预后。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变化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住院的120例患者,根据病程第10天的临床结果分为好转组(78例)和恶化组(4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5、10天血清中IL-6、IL-10的水平。
目的 从辨证特色、常用方剂、经典方剂三个方面,阐述福建省名老中医陈志斌主任医师辨治咳嗽的主要经验。方法 陈主任的辨证特色主要包括:重视望诊及辨证与辨病结合两方面;1、重视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1]。陈主任在四诊之中尤重望诊,他常说望神可以看出患者的正气虚衰程度,有神则病状重也可知患者正气尚强,病不足畏;神气虚少散乱则正气不足,即便患者现有生命征稳定,也要引起重视提防变证发生。
目的 研究并分析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应用于肺结核治疗的意义。方法 收集肺结核患者共52例为观察组,另收集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接受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同时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
目的 探讨更好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方法。方法 将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检查的 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 例,术前予改良的利多卡因气雾剂(Ⅱ)喷雾麻醉;对照组 57例,术前予 2%利多卡因压缩雾化吸入利多卡因麻醉,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
目的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local application of bevacizumab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or ascites.方法 Meta-analysis.结果 Comparing bevacizumab combined chemotherapy with chemotherapy
目的 研究不同雾化位置对无创通气时雾化吸入的气溶胶输送效率的影响,以及雾化对呼吸机性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主动模拟肺,模拟无创通气和雾化吸入。雾化位置选择位置1(呼气阀远端15cm)、位置2(靠近呼气阀远端)、位置3(靠近呼气阀近端)、位置4(呼气阀近端80cm)、位置5(呼气阀近端160cm)和位置6(呼吸机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