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流体纳米磨及其应用

来源 :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t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压流体纳米机是制取纳米产品或进行纳米分散的工作母机.本文介绍该纳米磨的工作原理,制品的特点以及纳米磨的用途.
其他文献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FeO粉体并与环氧树脂/胺复合,通过XRD,TEM测定了纳米FeO粉体的物相和粒径,粉体均为α- FeO的刚玉结构,平均晶粒度为27.7nm;分析了复合过程中引发剂乙二胺用量对FeO-环氧树脂/胺复合材料的影响,并探讨了该纳米复合材料的磁性以及在水和生理盐水中的溶解情况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本文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得了粒径10~20nm的纳米FeO粒子,对粒子进行表面处理后将其分散到苯乙烯中得到均匀稳定的纳米FeO粒子/苯乙烯分散体系,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纳米FeO粒子/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与纯聚苯乙烯相比并无明显改变,但具有一定的磁性能,是一种软磁材料.
在DMF存在下,以sol-gel法在无定形二氧化硅中成功地制备了均匀分散的MgFeO纳米晶.由粉末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确证了MgFeO纯相的生成.尖晶石MgFeO800℃开始形成,900℃形成完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颗粒尺寸增大.室温和78K的磁测量表明,700℃,800℃,900℃和1050℃的得到的样品都具有超顺磁性.
本文采用经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对改性聚丙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热处理,纳米SiO含量,弹性体对改性聚丙烯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本文重点介绍作者在金属与半导体复合纳米结构及其相关材料研究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半导体表面金属沉积法,粒子表面的有机分子,两性分子修饰改性技术,半导体制备中的掺杂等.
采用超微细SiO粒子作为种子进行聚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初步探讨了此类种子乳液聚合的过程,分析了包覆机理,讨论了SiO的用量对聚合反应速率及所生成的残渣率的影响.用此种聚丙烯酸酯复合物和PC树脂共混,结果比用纯ACR与PVC树脂共混的材料有更好的增强、增韧效果.
通过乳液聚合合成了以纳米CaCO为种子的E-ACR,测定了CaCO的包覆率,探讨了搅拌速度、温度、单体与粉体用量比对包覆的影响.文章还研究了CaCO表面改性剂的用量、种类;复合E-ACR中CaCO的含量;PVC中复合E-ACR的份数对PVC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粉径为20nm的多元纳米电压敏粉体,将纳米粉体用冷等静压成型制备成高密度的坯体,然后对坯体进行高温烧结.研究多元纳米粉体烧结初期晶粒形成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对多元纳米粉体和微米粉体烧成瓷体的显微结构与初始粉体粒径的关系进行了比较.
采用SEM/TEM(SAD)技术,首次揭示了稻壳灰的显微结构:稻壳灰由纳米尺度的SiO凝胶粒子(~50nm)疏松地粘聚而成.稻壳灰结构中除了以往报道过的微米尺度的蜂窝孔(~10μm)外,还含有大量由SiO凝胶粒子非紧密粘聚而形成的纳米尺度孔隙(粒子和纳米尺度的大量孔隙使稻壳灰对高温混凝土具有强烈的增强改性作用.
本文作者介绍了纳米科学技术的含义及其研究范围,重点讨论了各种纳米材料的理化性能、基本特征以及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