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研究

来源 :第四届中国武汉国际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jiao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意义及可行性。方法:分析7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运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式及病例资料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术(TCH-FD),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标准术式,技术上是可行的,微创效果肯定。
其他文献
本文简述了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发展简史、分类和原理、系统组成、应用、该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Wnt信号传导途径对于控制胚胎发育起重要作用,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迁移、极性、分化和体轴的发育等;胃癌的发生与Wnt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活化有关,涉及该途径成员的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失控或异常定位等。
目的:制备包裹基因工程MAGE3/HSP70(简称M3H)融合蛋白的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包裹M3H的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简称NL M3H),观察其形态并测量其粒径,凝胶层析法检测纳米乳剂包裹率、载药量、稳定性及体外释药特性。用NL M3H免疫小鼠,运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细胞毒性杀伤实验(LDH)检测了NL M3H激活机体
目的:从噬菌体展示随机七、十二肽库中筛选能够与内毒素高亲和性结合的多肽序列.方法:以LPS为靶分子对噬菌体展示随机七、十二肽库进行4轮亲和筛选,获得与LPS结合的噬菌体克隆,应用结合实验和克隆斑抑制实验进一步确证。挑选结合力强的克隆进行DNA测序,推导出呈现的多肽序列,并应用相关软件分析多肽序列,进行蛋白结构数据库和文献数据库检索。结果:从噬菌体展示随机七、十二肽库中共获得了160个克隆,挑选了1
目的:建立HE石蜡切片过程中的试剂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和稳定病理科常规HE制片的质量。方法:详细介绍病理试剂每一步标准化操作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环节。结果:用此法制备的常规H E切片,质量稳定可靠,能满足各种免疫组化制片应用,提高阳性率,可比性强。结论:石蜡切片试剂标准化操作的推广,是保证蜡块质量增强组织块,用于免疫组化基因重排的重复性与可比性相应提高。
医学院校相继并入综合大学在我国近阶段比较流行。在这种流行的形势下,医学院校的管理模式也在不同程度地改变,原来实行的相对单一的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综合性院校那种集中、混合性管理的渗透。本文介绍了医学实验中心的积极效应,提出医学实验中心有待重视的问题,浅谈了医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12月作者在武汉协和医院腹腔镜外科中心参与31例直肠癌病人进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其中高位直肠癌11例,中位直肠癌8例,低位直肠癌12例。结果:31例均应用超声刀在全腹腔镜或其辅助下成功完成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133.7±25)min分钟,出血量平均约(85±30)ml。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肿瘤标本切除长度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结肠全/次全切除术(LAC)的临床经验,探讨LAC的安全性和技术特点。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该单位开展150例LAC手术,包括LAC联合改良Duhamel手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126例,LAC联合回肠直肠吻合治疗家族性息肉病11例、溃疡性结肠炎8例、结直肠多发肿瘤5例。结果:LAC完成147例,腹腔镜下手术时间(76.0±23.5)min,术中出血(35.4±1
目的:探讨胆囊颈管部结石嵌顿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78例胆囊颈管部结石嵌顿患者的术前、术中情况及由此选择的不同手术方式。结果: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54例中完成LC141例,中转开腹手术13例,3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OC)24例中发现胆囊全部或大部分坏疽11例,化脓性胆囊炎伴颈部坏疽穿孔13例,均顺利完成胆囊切除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胆囊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胆道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两种方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胆总管结石病人采用两种治疗方法,即LC+LCBDE和EST+LC,比较二者的疗效、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共收治了85例胆总管结石病人,有48例行LC+LCBDE,37例行EST+LC。LC+LCBDE与EST+LC相比,手术时间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