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和宗教禁忌:基于人类食物文明的一个考察

来源 :中国农业伦理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学会农业伦理学研究会成立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就是人类利用地球表面资源(如土、水、气、阳光等)对有生命的动植物施以适当的人工影响而进一步获取更多动植物产品的活动.人们之所以要从事农业活动,其目的,或是为了获取食物,或是为了获取工业原料,或是为了美化环境(现在所谓的"观光农业"或"休闲农业"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或是为了保护生态.当然,这是就现代农业形态而言的,若从农业史上看,人类从事农业活动的初衷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而且获取食物也一直是农业活动的根本宗旨并贯穿整个农业史始终,毕竟"民以食为天",只有农业活动才能为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足够的食物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回顾历史,宗教是在农业社会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深深的农业社会的烙印(后来因受到工商业的影响而有“移情别恋”现象的发生)。农业最初是为解决人类的食物问题而出现并存在的,食物乃是农业的第一关怀,这造成宗教一开始也非常关注人类的食物问题,从而使得食物禁忌成为宗教最为重要的初始教条之一。农业提供食物,宗教限制食物,宗教和农业两者“一阴一阳”为人类的食物文明“保驾护航”,直至今天,我们的食物文明还是需要宗教和农业来提供各自的资源、思想或物质。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社会的形成,关于食品的伦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食品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直接关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命的权利与价值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和谐等方面,可以说从食品生产、分配、流通到食品消费的过程中,处处充斥着伦理道德的价值诉求.然而,当前社会食品安全等伦理问题凸显,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幸福感受,因此,深入思考并确立食品伦理的基本原则,承载着人类对伦
西方农业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40余年,产生了较为丰沛的研究成果.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农业伦理概念后,并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直到近几年农业伦理学的研究才又逐渐兴起,目前正进入发展较快、渐进普及、研究深入的阶段.当前,我国农业伦理学面临着两个任务:一是扩展农业伦理学的理论研究范围,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二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背景下,加强农业伦理理论指导下的实证研究,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在推进我国工业、国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尽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工业的比重不断提高,但是仍需看到,我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追问农业伦理何以可能,不仅意味着从事农业生产、研究,推进农业发展主体的伦理责任自觉,而且既是对历史上农业伦理思想的承继,又是对已有的农业生产、研究,推进农业发展模式的伦理反思,体现了从事农业生产
中国农业伦理学会成立是一件大事,笔者本人过去没有专门研究农业,也没有专门研究伦理学.但有两个原因要研究农业伦理学.第一,对农业有感情.还是那句老话,笔者既是农民的儿子,也是农民的孙子,小时候还是个人民公社小社员,干过农活儿.现在还是想当农民,但国家政策不容许,有户口问题.第二,伦理不是学问,是做人的道理.所以,过去没有专门研究伦理学没关系,只要有道德观念,做人讲伦理就好了.人民大学哲学系有伦理专业
对人类而言,"吃"首先是一个公共问题.然而,当赤裸的利欲侵蚀了良知,近年来在中国"恶之花"遍地泛滥,有毒食品接踵而至,潜滋暗长的毒素,无形中流入百姓的身心,成为公共生活的阴影.人毕竟不是道德先知,而是哈维尔所谓的"道德上的病人","我们不是先获得德性再做合德性的事,而是通过做合理性的事而成为有德性的人."本文从食品安全的伦理叩问反思人类遭遇的生存困境与发展极限,将"道德进步"的坐标放置于每一个个体
生存权和发展权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自然生态系统之内,人们通过农事活动建立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以获取目标产品为目的的特殊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以人为主体,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目的,不论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最终所获得的成果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保证日益增长的人类世世代代连续不断的繁衍、生息与发展.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存权主要是解
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的南部,区域面积36.31×104km2,占整个青海省总土地面积的50.3%,它不仅是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湿地分布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其植被在水源涵养、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巨大的生态功能,有着极其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在农业领域,着眼于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体现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将指引我们更好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中华
特色小镇建设来源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余年来,城镇化建设一直是我国顶层设计的宏观政策.200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的集中学习提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伦理学容量(Ethical Capacity)意指社会伦理观对各类社会组分的系统性包容能力.它体现社会伦理观对社会诸系统的理解协调能力和弹性包容机制.伦理学容量的大小与社会的多维结构有关.社会由它所包含的诸"系统"构成,例如农业系统、工业系统、商业系统、教育系统、卫生系统、金融系统、信息系统、宗教系统等.不同的系统为各自的"界面"(Interface)所包围,越出系统的界面,系统内部的相关运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