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新城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以上海为例

来源 :第3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报告基于上海总规的前期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上海城市空间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剖析上海新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世界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律重新认识,总结出背后的根本性原因,并提出面向长远和可持续的上海空间体系和新城发展路径。本研究提出上海空间体系发展策略,“圈层定模式,廊道定重点”。首先是圈层定模式,在市域范围内划定核心层、联系层和外围层三个层次,界定各范围内的新城,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核心层强调融入中心城发展.重点是功能外迁、产业升级、品质提升。联系层强调建设以特色服务功能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重点是强化市级功能集聚,加强公共服务、交通服务供给。外围层强调建设以先进产业功能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重点是强化先进产业功能。促进职住平衡,同时简政放权,独立运作。其次是廊道定重点,基于区域联系方向和区域门户联系,确定上海未来重点发展廊道,并制定相应的廊道发展政策。一是差异化投资引导和设施供给,二是严格控制廊道地区的生态边界。在两大策略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应引导上海的空间等级体系向功能中心体系转变。
其他文献
本文鉴于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后期运行暴露出的裂缝问题,设计钢筋混凝土轴心拉伸试验,对混凝土裂缝生发过程及裂缝宽度等进行研究,着重研究裂缝宽度与钢筋应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内的水文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水位抬升,流速骤降,库区水体由原来的河流水体转变为类湖泊水体,污染扩散减缓,支流库湾由于受到回水顶托作用导致与长江干流水体交换
在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生产上,果粒大小是影响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现有的龙眼栽培品种基本上都是大核,果肉薄、可食率低,已经不能适应龙眼以鲜食为主的发展趋
会议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紧缺已成为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采用旱作灌溉模式,对缓解我国干旱缺水的问题,减少种植水稻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灌水次数,节省人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对国内外水稻旱作灌溉技术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湿润地区中稻旱作灌溉模式。以田间持水率为田问水分上限,以田间持水率的60%为田间水分下
本文以中心体系的技术方法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中心体系规划实践,分项阐述城市中心体系的相关空间界定方法、空间解析方法与布局规划方法。中心体系的空间布局方法采用空间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