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宅小区中多年生植物的配置应用

来源 :2008年(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建绿色生态住宅环境,以生态学为指导,以植物为主体,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功能的,良性循环的生态住宅系统正是我们所致力追求的.多年生植物不仅在保护生态环境、率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创造优美的住宅动态景观和住宅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居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减轻单调的住宅建筑群对居民的压抑感,创造居住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住宅小区的可持续发展等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Diamonsil-C18柱,甲醇-水-冰醋酸(17:83:1.5,PH=2.7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37nm.结果:京尼平苷酸在0.36~3.60μg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9.57%,RSD-1.49%(n-6),绿原酸在1.92~9.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正常人和脑损伤患者"主动"、"被动"听觉P300测试,为P300在评价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方面寻找客观依据.方法:受试者分为正常人组和脑损伤患者组,先采用国际标准规定的上升法对受试者进行纯音测听,然后,分别在"被动"、"默计数"和"踩踏扳"任务状态下进行听觉P300测试.结果:"默计数"和"踩踏板"任务状态下N200、P300波潜伏期较"被动"状态下短,波幅高.N100、P
基因芯片的数据分析方法中,聚类一直是最常用手段之一.许多研究者认为主成份分析可以有效的挖掘数据中潜在的结构并抑制噪声.如果聚类分析建立在一个清晰的数据结构上,将提高结果准确率.但由于基因芯片数据具有一定特殊性,基因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彼此并不独立.所以主成份分析作为聚类的前提是否仍然成立,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利用三组有生物学家人为分类的基因芯片作为评判标准,通过一个基于信息变化的量来衡量,在聚
研制病区医学信号分析系统,为数字化病区系统中医生工作站提供各种医学信号的分析工具.方法:采用面向构件的软件系统开发方法,在研制分析算法的基础上组合相关软件部件,灵活快速地开发病区医学信号分析系统.依据病区医学信号分析系统架构开发出了满足对多种医学信号分析的算法、模块和应用系统.结论:病区医学信号分析系统由分析算法,功能模块,应用系统组成,具有可组合、易升级、好维护的特点,能够满足数字化病区系统医学
本文以电阻抗图像实时动态监护为主要方向展开,以人脑部、腹部的电阻抗图像动态实时监护的问题为主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脑部电阻抗成像基础研究,高精度电阻抗成像数据采集系统和适用于图像监护的电阻抗成像算法基础研究.物理模型电阻抗图像监护实验研究,动物模型图像监护实验研究,初步的临床应用研究.这些结果证实了EIT技术用于对颅内出血图像监护的可行性,并为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打下基础.
森林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直接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在新世纪我国建没生态文明的过程,对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性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入手,重点阐述在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财政行政策、生态旅游等方面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作用和主要内容.以期为森林经营的相关部提供决策
本文通过对丽江暖温带针阔混交林进行多年监测研究,从森林结构、森林经营、社区需求三个层面进行了探讨及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对森林生产力、森林抵御能力、立地条件、社区参与和森林生态功能等九个方面调查监测,提出了该地区的村级林林评价指标,具体划分为3个原则,9个标准,23个指标.这对形成完善的森林健康理论、森林健康的标准及监测评估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析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生态文化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过程中要建设繁荣与建设生态物质文化,形成了许多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健康愉悦、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产品;形成了以尊重自然、关爱生物与生命的生态伦理与道德为核心的生态精神文化;构建"人—社会—自然"和谐的生态制度文化.
以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区红松人工林为为研究对象,结合本地区人工诱导阔叶红松林和地带性森林植被阔叶红松林林分特征,根据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方法和原则,按照商品林和公益林两种经营类型对红松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进行了探讨.主要设计方法是对林分进行适度间伐后引入珍贵乡土树种(紫杉、红皮云杉、水曲柳、黄菠萝等)和中草(人参、细辛、桔梗)以及山野菜(刺龙牙、刺五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红松人工林的发展类型,加速林
不同区域天然次生林的改造,能够带动当地天然次生林经营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为天然次生林改造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针对山丘区天然次生低效的特点,通过对华北落叶松的良种选择以及不同林分结构改良试验,分析不同改造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落叶松良种造林改造天然次生林,效果较好;333株/亩造林密度的落叶松林生长蓄积量大,而乔灌混交和针阔混交的改造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以正三角形群植法或带状针阔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