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硅防火凝胶的耐火隔热性能研究

来源 :第三届国际阻燃材料与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i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防火玻璃具有优异的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热性,在火灾中可起到阻挡烟雾、火势蔓延,帮助人员逃生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近年来大量研究都围绕着改善复合防火玻璃的耐火隔热性能展开,而关于其间防火凝胶的耐火隔热机理研究却鲜少被涉及.本研究以硅酸钠为主要原料,采用casting in place法在浮法玻璃间合成一种具有耐火隔热作用的防火凝胶.研究中根据GB15763.1-2001对复合防火玻璃的耐火隔热性能进行了评估,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防火玻璃间耐火凝胶在高温下的热行为,并结合SEM分析探讨了凝胶的耐火隔热机理.
其他文献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木质素杂化材料(LSH),并通过FTIR,XPS和SEM等表征其结构和形貌.将制备的LSH与APP复配作为新型膨胀型阻燃剂体系添加到PLA中以改善其阻燃性能.利用LOI、UL-94垂直燃烧、锥形量热实验及热重分析等研究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燃烧特性,并通过SEM和XPS表征阻燃PLA复合材料的炭渣形貌和组成.结果显示,与纯PLA相比,加入LSH的PLA复合材料燃烧后能够形成
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为环氧树脂单体,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固化剂,六苯氧基环三磷腈(HPCTP)为添加剂,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得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锥形量热仪研究固化样品的阻燃性能.包含15wt.%HPCTP的环氧树脂的最大释热速率相对纯的环氧树脂降低了53%.其他的阻燃参数同时也得到提高.
烷基次膦酸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环保阻燃剂.聚合物的燃烧行为与热分解行为密切相关.通过热分解行为的探讨有利于进一步分析阻燃机理.本文比较甲基环己基次膦酸锌(Zn(MHP))和甲基乙基次膦酸锌(Zn(MEP))做为环氧树脂(EP)的阻燃剂,阻燃剂含量以及烷基结构对EP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用Kissinger法研究了阻燃EP/Zn(MHP)和EP/Zn(MEP)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通过
Zn0和RDP成功负载在红麻上,LOI和UL94结果表明,包覆的红麻显著提高了聚乳酸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Zn0和RDP层层包覆的红麻的添加确保阻燃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
气相二氧化硅(SiO2)与碳黑(CB)组合被证明可以同时提高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阻燃和力学性能.锥形量热的测试结果表明,LLDPE的最大热释放速率降低了81%.这主要是由于SiO2与CB一方面在LLDPE基体中形成了网络结构,另一方面促进了LLDPE大分子自由基的氧化交联反应.此外,虽然SiO2与CB都是商业化的并且没有经过任何改性,但是它们的同时加入大幅度提高了LLDPE的力学性能.
通过LOI,UL-94与红外光谱仪研究了海藻酸锰与海藻酸钴的阻燃性能与结构.LOI与UL-94测试结果表明海藻酸锰与海藻酸钴具有本质阻燃性能,能够应用于对阻燃要求较高的领域;但是海藻酸钴的阻燃性能优于海藻酸锰的阻燃性能,说明了对于海藻酸的阻燃,不同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催化阻燃性能.根据红外光谱中COO基团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与反伸缩振动吸收峰的差值,可以判断海藻酸盐中金属离子与海藻酸的羧基络合的类型,红
在聚丙烯基体中考察了金属醋酸盐如醋酸钴、醋酸锰、醋酸镍和醋酸锌与聚磷酸铵-季戊四醇混合物(APP-PER)的协同阻燃效应.阻燃性通过极限氧指数、UL-94测试以及热失重分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金属醋酸盐的类型和用量,膨胀性阻燃剂的用量对于聚丙烯/膨胀型阻燃剂/金属醋酸盐体系均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共混加工阻燃剂与聚合物是提高阻燃性能的常用方法,多种阻燃剂可通过该方式一步加入.然而,阻燃剂的分散性和其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往往会受到影响,引起产品机械性能的显著下降.在提高聚酯的阻燃性能时采用在加工过程中催化促进酯交换反应,其结合了共混加工和共聚合两者的优势,从而增强复合物的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
机舱内典型相态可燃物(即聚氨酯泡沫、齿轮箱油、变压器油、液压油和润滑脂)的火灾特性通过其热解特性、热释放速率(HRR)、总释放热(THR)、闪点、燃点以及点着温度等特征参数进行表征.实验结果发现,变压器油最先可能发生燃烧,液压油次之.
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模拟膨化蛭石防火保温板作为列车内装材料时,火源在座椅上的列车火灾过程,并与常规材料的火灾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蛭石防火保温板的阻燃性对火灾前期影响不明显,在907s以后,阻燃性表现明显,火灾逐渐熄灭,熄灭时间比常规车厢提前1442s;由于蛭石防火保温板良好的隔热性,使得在火灾前期车厢内的温度高于常规车厢,由于火灾提前熄灭,所以在907s-2050s,车厢内温度也高于常规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