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对当代中国高校外国建筑史教学的深刻影响

来源 :2011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i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物史观在陈志华的《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和罗小未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两本外国建筑史经典教材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唯物史观对当代中国高校外国建筑史教学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1)强调历史规律,历史结构、历史条件,历史范围和历史过程对外国建筑史的决定性作用;(2)关注社会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外国建筑史的影响;(3)强调外国建筑史教学与研究过程的批判精神。
其他文献
以新型光学聚合物Topas环烯烃共聚物为基质,设计了一种基于带隙效应传输太赫兹波的空气芯微结构聚合物光纤(MPOF)。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导波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带隙位置随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在0.75THz附近获得了一个宽度约0.08THz带隙。对带隙范围内的太赫兹波,可以很好的限制在空气芯中传输,具有较低的约束损耗。研究结论为制备基于MPOF的太赫兹波导器件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从双包层铒镱共掺光纤放大器的模型出发,分析了放大器的抽运光功率和输入信号功率对输出功率和增益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抽运光功率增大,输出功率和增益都随之增大;输入信号光功率增大时,输出功率增大,但增益降低。对同向抽运方式的放大器进行测试,对于-10dBm~0dBm的输入信号功率,增益在30dB左右,输出功率最大能达到1W。
二次光学设计对LED产生特定照明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研究了在三维空间中二次光学透镜的设计,以便重新分配从点光源产生的光,产生特殊的照明效果。透镜表面形状是数值一组微分方程,这组微分方程是由光源-目标映射理论为基础的。并对这些透镜的性能和适用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形成蝙蝠翼的光强分布;对于圆形光斑,效率可达99%,均匀度可以达到92.2%,灯具的出光角最好在0.5到1.4。
在教学中涉及到解构主义与Z.哈迪德的设计理论时,因其理论体系的不明晰及先锋的艺术理念常有混杂、难以理解之困惑;从我国传统绘画及阿拉伯细密画的绘画视角入手,逐步理解“视角”与世界观乃至艺术观、设计理念的递进关系,以此作为联系至上主义对哈迪德的设计观的影响,在理解至上主义并理解此种关联之后,教学对象普遍存在的哈迪德的建筑设计方法与表达形式之惑在此过程中被理清和解答,对其建筑实体的认识和理解。
境外建筑师的参与创造了我国多样性的建筑环境,通过与外来建筑文化的交流,本土建筑师接触到了崭新的设计理念和理论思想,同时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与外来建筑文化的融合方面有了全面的认识。此外,对我国如何培养未来的新一代建筑师,发展建筑教育,拓展教学课程设计也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西方现代历史建筑保护观念经历了从启蒙、发展到体系形成的漫长过程,出现了像温克尔曼、维欧雷勒度克、拉斯金、李格尔,布兰地等许多名家,他们的保护思想有开创和争鸣,也有传承和对立,最终经历了数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以原真性和整体性为基础的西方历史建筑保护理论体系,为当今世界历史建筑保护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激光投影显示系统中一般采用振动光纤的方式来抑制散斑,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原理简单、易于实现且成本很低,目前普遍的实验结果是利用振动法可以将散斑对比度降低到20%左右。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将系统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了成像镜头孔径对散斑对比度的影响,优化之后使用振动光纤的方法可以使散斑对比度降低到15%左右。在此基础上,我们使用多根光纤,光纤彼此之间的长度差超过相干长度,与振动法相结合可以使对比度降低到
《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课》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各院校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选择、西方现代建筑发展的逻辑体系,对当代建筑理论热点的关注和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思考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上世纪末,印度建筑师便创造了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本文通过介绍三个2000年之后印度的建筑实例,分析印度现代建筑发展的新趋势,探求印度建筑历史文化在其建筑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及其价值。希望由此能为中国现代建筑发展中对建筑历史文化的利用提供启发。
道德话语的大量使用是现代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普金、拉斯金到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形形色色的道德概念被大量引入建筑理论中,建筑师们试图表明,新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美学现象,而是有一种更深刻的必然性。本文着重讨论这一现象,首先追溯了建筑史上道德话语的源泉,分析了现代主义时期道德话语使用的状况。然后,本文讨论了瓦特金对现代主义道德话语的批判,最后以卢斯为例,本文说明了剖析现代主义道德话语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