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重建与历史记忆三个民歌传人的当下观察

来源 :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依托“非遗”语境,立足“人”的观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参与观察等途径,探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傈僳民歌国家级传承人熊自义、王利、李学华的生存现状.籍此基础,依托民族学关于地方性知识维护的观念,考察从国家层面到省、州、县相关政策制定与保障措施的落实、“非遗”项目传承的途径以及传承环境的现状,以历时与共时的立场比较性地分析三位传承人的现状,对他们在社区话语情境中的当代意义进行识读,探讨传承人与“非遗”的互动关系,由此以点带面地丰富和完善区域民歌传承与保护及实践的路径,为推动民歌的现代传承提供理论的支撑.
其他文献
在当今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期,以若干市场知名女性化妆品牌的包装设计为案例,基于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把切入点转向了身体.研究援引身体转向、身体消费和女性消费等理论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备受关注的当代,探讨如何将其高效地融入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体系中,以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其创新和实践能力、传承地域文化和民间民俗美术的目的
葫芦雕是一种起源于宋代时期的传统技艺,本文通过对以赵莉老师为代表的锦州葫芦雕传承人进行采访调研,在文化素养、传承贡献、传承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通过对葫芦雕传承
在民族音乐文化话语体系里,少数民族既跨界族群音乐文化呈现为一张文化身份认同之网,并且携带着自己的编码程序和表述方式.一方面,该认同之网上存在着按文化圈、文化层的历史
城市公共艺术作为现代艺术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表现模式,通过较为直观的表现手法来呈现特点,它建立在公共空间基础之上是以平等、自由、共享等观念来进行艺术实践的方式,其交
琴在古代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琴棋书画自古被称为“君子四艺”,常常放在一起提及,但较少有人论述其间存在的共通性.古琴音乐属于听觉艺术,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视觉与听觉二者的联
从公元2世纪开始到今天,斯里兰卡的艺术发生了许多转变.这种转变,即来自于自身的传统,也有殖民文化与当代文化影响.从“43团体”开始,斯里兰卡的当代艺术经历了抽象、抽象表
佛教仪式及其用乐以其摄心缚人的力量以及慈悲圆融、“三觉”圆满的特性有力地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佛乐无色无相、直指人心的本性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形的教化力量.佛
《乐记》是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教育著作,其系统地阐述了儒家传统的礼乐文化,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品格.主要表现在对“音”与“乐”缘起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主
新宾“满族传统仪式音乐”包括该地区“原生”和创作改编的“民间音乐”,也包括宗教音乐、宫廷音乐.这些音乐与该地区建构的满族仪式结合在一起共同塑造满族的文化认同,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