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流、澄源、复旧在支气管扩张咯血中的应用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五届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临床医家对其著述颇丰,然笔者结合方约之治崩三法及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证治经验,认为“塞流”、“澄源”、“复旧”可作为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基本治则和根本大法。急性出血期当截留止血,以防亡脱;止血过程中寓澄源于塞流,辨证审因,或清或补或消;血止之后,补虚固本以复其旧,三法同施,塞流不离澄源,澄源不忘复旧。此外,“塞流”、“澄源”、“复旧”可作为一切血证治疗大法,关键之处在于把握病证,随证而治疗,如此便可有的放矢。
其他文献
随着雾霾日数增多,雾霾的致病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正确认识雾霾的致病特点,降低雾霾性疾病的发病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温、毒两方面论述雾霾的致病特点,认为当雾霾与异常温热气候相结合可能会产生新生传染病,从而将之与温病相联系,并从温病的角度对其进行论治.
目的:探讨冠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的证候特点.方法:分析2015年01月-2016年12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因胸痹心痛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1090例患者中的154例(14.13%)冠脉造影检查心脏血管未见明显病变,仅血流速度较正常减慢患者的资料,并对比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54例CSF患者虚证以阴虚、气虚、阳虚多见;实证以气滞、痰证、瘀证多见,虚
培土生金法作为肺脾两虚证的基本治法,通过健脾补肺,达到清痰溯源的功效,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法之一.本文从肠道菌群与肺癌的关系入手,探讨培土生金法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靶点的可能性,为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辟谷是中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它指的是通过服药、服气等方法达到节制食量、辟谷清肠的目的.首先,辟谷不仅可以抑制炎性反应,控制感染;也有神经保护作用,促进神经重建、肢体恢复,其对SCI及其并发症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其次,通过多历代辟谷方药的研究,发现大量辟谷辅助药饵的功效与SCI的治则吻合,其一可补气而令人不思食;二可通过药物通阳活血,补肾填精,直指病机.第三,服气法不仅通过服气吐纳,通调气机,增强肺通
“伏阳”学术思想为临床辨治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症侯群提供了合理思路.“中焦伏阳”是此类患者的核心痛机,阳气失于升发,可致伏阳化火、玄府气液失予渗灌,介导痰湿、瘀血内生为患,外则阴邪凑之,内外合邪,蕴结成实,与该症候群的产生及肿瘤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临床辨治伏阳一证,强调临床辨治应补虚、消导、清火解郁并施,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是临证值得参考的方案。
粉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易反复发作,具有损容性,病程缠绵。笔者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阳热怫郁”在粉刺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心肺胃功能失调于内,病部于表,阳热怫郁于上,是粉刺发病之本。外邪袭袁,卫气失畅,阳热怫郁于肌腠皮毛,是粉刺发病之标。外内合邪,阳热怫郁,玄府闭塞,气液失运,郁滞肌袁,酿积成脓,发为粉刺。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的病因大多为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病机为阴虚燥热,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述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的报道少之又少。耗散结构理论作为现代科学理论之一,笔者借助人体系统与无生命现象的宏观热力学系统的耗散结构有着相似的特点(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试运用物理学的耗散结构理论和熵及二者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体现,浅析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为其防治提供新思路。
“头气街”是四气街之一,也是经络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内经》中已有明确阐述,然而在针灸临床应用中对“头气街”的重视度不足。因此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头气街”的内涵及其在脑病针灸治疗中的相关临床应用,发现在“头气街”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对中风、癫痫、痴呆症及头痛等脑源性疾病有确切疗效,体现了“头气街”理论对针灸临床的重要意义。
《理瀹骈文》有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具备的中医外治法理论体系,强调“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并将中药外治灵活辨证地运用于各科内病的治疗中。甲状腺肿是临床常见疾病,常见的良性甲状腺疾病都具有甲状腺组织增生的共同病理基础,与中医学认为“瘿病”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血瘀”等有形实邪结于颈前,久而成实的认识相吻合,结合《理瀹骈文》的中心思想,以化痰散结之消瘰丸为基本方加减制膏外敷,辨证论治加减用药治疗
本文从连梅汤证“消渴”、“麻痹”两大主症出发,紧扣热病“火有余、水不足”的病机,从因机证治四个方面探讨连梅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以五行生克制化、四气五味、药物疗效进行论治,旨在对连梅汤主治范围的发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可行性基础,对中医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