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相对Zr-2合金在400℃过热蒸汽中腐蚀吸氢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学部第七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lod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第二相对Zr-2合金腐蚀时吸氢行为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制备第二相尺寸和数量不同的Zr-2合金样品,研究了这些样品在400℃/10.3MPa过热蒸汽中腐蚀时的吸氢行为.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的Zr-2样品在相同腐蚀增重下的吸氢量差别很大,与耐腐蚀性能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是与第二相的尺寸和数量密切相关;含200~1000nm第二相比例高的样品吸氢多,含小于100nm第二相比例高的样品吸氢少;另外,热处理对Zr-2合金腐蚀时吸氢行为的影响程度比对Zr-4合金的影响大.这些结果可以用我们提出的“在金属/氧化膜界面处Zr和OH-反应生成的氢可以优先被镶嵌在金属/氧化膜界面处的Zr (Fe,Cr)2和Zr2(Fe,Ni)第二相捕获,它们可作为吸氢的优先通道”的吸氢模型得到合理解释.
其他文献
表面纳米结构化是改进医用金属生物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钛表面制备出排列规则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层,通过低浓度碱处理和模拟体液浸泡,在其表面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涂层.考察了纳米管层表面的成骨细胞行为.纳米管及其HA涂层形貌和结构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测定.成骨细胞在纳米管层表面的形态、黏附能力和活性通过SEM、Alamar Blue和碱性磷酸酶分析评价
细胞摄入和核转运是非病毒转基因载体在基因转染中面临的主要障碍.为了设计一种高效的转基因载体,本文将胍基引入支化聚乙烯亚胺,制备了胍基化聚乙烯亚胺非病毒载体.结果表明与未改性聚乙烯亚胺相比,胍基化聚乙烯亚胺有着更高的转染效率和更低的细胞毒性.同时,利用反式环己二醇所具有的非特异性打开核孔的独特作用,将反式环己二醇与胍基化载体体系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转染效率.
本文利用Kirkendall效应在溶剂热条件下成功的制备了Ce1-xTixO2中空纳米球,并且通过XRD、TEM和XP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Ce1-xTixO2中空纳米球的粒径大小在65nm左右,小于初始CeO2纳米球.对Ti/Ce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的考察表明,获得优质Ce1-xTixO2中空纳米球的条件为Ti/Ce=8/10,190℃条件下反应8h.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Mn3O4纳米电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晶型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显示在Mn3O4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应于Mn(Ⅲ)和Mn(Ⅳ)的氧化还原反应,恒流放电中也可以明显看出法拉第赝电容和双电层电容放电特征.以6mol·L-1KOH为电解质,恒流250mA·g-放电的比电容为227.7F·g-1.
本文以吡嗪-2,3,5-三羧酸作为有机配体和Cu(Ⅱ)盐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得到了三个金属-有机Cu(Ⅱ)的配合物,[Cu( H2PZTC)2]n·2nH2O(1),[Cu(HPZTC)·2H2O]n·2nH2O(2)和Cu2[ (PZHD) (OH)(H2O)2]n(3)(PZHD=2-羟基吡嗪-3,5-二羧酸,H3PZTC=吡嗪-2,3,5-三羧酸),并通过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在配合物
以锂皂石(Hectorite)为物理交联剂,采用半互穿网络技术(semi-IPN)和原位自由基聚合,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作为第二网络,制备得到同时具有温度敏感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半互穿聚(羟基丁酸-戊酸酯)/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锂皂石水凝胶.一系列测试结果表明,锂皂石在水凝胶基体中均匀分散;PHBV的引入降低了PNIPA水凝胶的透光度和溶胀度,随着PHBV/PNI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掺杂Zr(NO3)4的磷硅酸盐凝胶.使用Zahner Elektrik公司的IM6e型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质子传导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环境中随着Zr(NO3)4掺入量的增加,掺杂Zr(NO3)4材料的质子电导率先增大后减小,在质量浓度为1.29%时,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2.03 S· m-1,在干燥氩气环境中质子电导率达到1.66S·m
将周期结构与缺陷结构组合成“异质结构”,利用周期结构的光子带隙弥补缺陷模态,可获得宽带隙.通过结构优化,在保持光子带隙性能几乎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可大大减少叠加结构的总层数,这对于简化生产工艺、节约制备成本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SiO2和TiO2薄膜为组分,制备异质结构光子晶体样品并测试了其光学性能,对带隙拓宽及结构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本文以攀钢选钛铁尾矿为主要原料,天然黑黏土作添加剂,活性碳作还原剂,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在1450℃的条件下烧结出了Fe3Si-Ti (C,N)多相复合陶瓷.XRD分析结果表明,烧结样品主要为Fe3Si和Ti(C0.3,N0.7),此外还含有少量的Fe5Si3相.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分析仪(EDS)和背散射电子显微分析系统,对烧结样品的显微形貌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e3
分析了黏结钕铁硼磁体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结合自己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介绍了黏结钕铁硼磁体的生产工艺.论述了压制成形模具的设计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