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历史探究进一步深入,对历史的叙事形式也由"大写历史"向"小写历史"转变,对历史内容的探讨也从以往的有关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宏阔关注,逐渐转向了有关社会、历史文化等内容表达上。武术由于本身的历史条件限制,并没有也不能够和宏阔的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完全正确的逻辑对应。以往的基于宏阔历史进程的武术历史叙述就无法准确反映历史的本原和真实,并且直接导致武术历史表述呈现出割裂和机械的表现样态,使人们无法真正地认识武术的本体,直接影响了武术的当代发展。从武术的自身发展来寻求叙事的基本呈现,探求其内在的历史转折与当代的研究路径转折之间的逻辑互动,重新建构武术的历史认识,建构新的武术历史形象,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推动中国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历史叙事范式的演变逻辑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武术技击研究的内容早熟体现出我国武术历史早期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对我国武术历史的直观映射,既体现了中华先民在早期习练过程中以技击为主要形式的演变方向,也直观促成了中华武术在历史表述的以技击为主的基本趋势。技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早期武术的重要发展形态,并在民族文化叙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形成武术文化叙事的主流和具有特色的叙事模式。社会变迁下,以往的武术历史叙事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武术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而关于武术历史叙事模式的转向也变成了一个不得不正视的客观问题。重建武术历史的叙事方式由此成为了武术演进的历史必然。武术历史叙事的重建并不是对以往的武术历史发展的单纯的改写,而是对武术历史进程的全面叙述,改变以往将武术置身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的基本范畴,将其扩大到文化史、社会史的领域当中。应当对武术历史叙事所需的史料进行重新的梳理,对叙事的方法进行新的改变,最终才能实现符合社会需求的武术历史叙事,从而推动武术的当代发展。对于武术历史叙事的重建是一个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实现与武术历史事实进行合理对话的过程。具象化的武术历史叙事研究应当将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体育学等各种学科引入其中,既能拓展武术历史叙事的视角和思路,也能从根本上提升武术历史叙事的科学性。不过,历史阐释的手段也一定要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法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不然就很容易产生"以论带史"、"理论先行"之类的问题。武术史叙事的转向,是对以往以技击为核心的传统历史叙述模式的一种转变,而并非完全的放弃。从中国武术的历史长河中看,技击始终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中不可磨灭的部分。技击又作为中国武术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技术和文化的二元融合。武术历史叙事是对武术文化的整合与再生产,是对武术认知的重构。这样,武术历史叙事的文化转向将形成我们在现代语境中对武术的全新理解不论是以技击为主导叙事的传统武术发展史叙述,或者是转向以文化为叙事主题的现代武术发展史叙述,都是研究者对武学发展历史的客观理解。其中的区别既在于武术本体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客观呈现,也在于研究者基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对武术认识的差异性所在。武术传统叙事的文化转向是研究者对武学理解程度上升的必然结果,更是社会变迁视野中武术本体的自我调适的结果。所以,不但要在武术历史的叙事过程中坚持对武术的完整全面的文化叙述,更要认识到武术叙事转向中的历史逻辑,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武术历史叙事的核心所系,才能真正实现对武术科学而准确的客观认知,从而推动中国武术研究的进步,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