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抗木霉菌诱导玉米抗弯孢霉叶斑病菌的作用初步研究

来源 :第一届全国玉米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1984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是目前我国普遍发生叶斑病,然而对于该病的防治除应用抗性品种,尚无理想的防治方法。由于玉米是一种高秆作物,给喷施化学杀菌剂防治病害带来很大困难。不仅如此,过量化学农药也会引起农田环境污染与农产安全的风险。因此,探索通过生物种衣剂处理种子,进而诱导玉米潜在的防御反应基因的表达,提高植株对叶斑病的抗性水平是一项经济、环保的防病途径。本研究表明:木霉菌(Trichoderma)不仅是防治土传病害的生防菌,同时又可做为植株地上部病害的诱抗剂。本研究按不同比列将不同木霉种衣剂(H6、D9、C40粉剂单一或混用)分别包衣玉米种子(盛单67),包衣剂量为3:10(菌剂:种子W/W),以1%羧甲基纤维素纳盐粘着剂包衣种子为对照。进行温室盆栽(营养基质湿度保持20-30%),温室环境控制在昼夜温度25/15℃。播种后33天,叶面喷雾接种弯孢霉叶斑病菌强致病菌株CX-3孢子悬液(105孢子/ml),每个处理5盆重复,接种后10天调查病情指数。共设三个菌株粉剂分别单独包衣、三个木霉菌株粉剂混剂等量混合包衣,以及H6:C40、D9:C40、D9:H6两菌株粉剂等量混合包衣。结果表明:以三个菌株单独使用对弯孢霉叶斑病的防效最明显,D9、C40和H6防效分别为72.74%、53.77%和20.69%。以D9菌株包衣诱导抗性效果最理想。上述三个菌株无论是两菌株混合,还是三菌株混合不旦没有防效,反而增加了感病性,其中H6和C40混合包衣防效的负值为-59.4%,D9和H6混合包衣为-48.2%,D9和C40混合包衣为-33.07%,D9、H6和C40混合包衣为-24.46%,说明不同供试木霉菌株混用时对诱导玉米抗弯孢霉叶斑病有抑制作用,其中H6菌株和C40菌株相互抑制作用最明显。木霉菌某些菌株对玉米生长和抗性的抑制作用,国外已有报导,但关于不同木霉菌株对诱导抗性的相互干扰的现象未见报导,因此在生产中应用不同木霉菌株混合包衣玉米种子时要注意菌株间可能会对寄主抗性诱导产生干扰。下一步将进一步测定上述木霉株混用时对玉米防御酶系和相关基因表达是否也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寄主的种围和根际土壤内的木霉菌株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他文献
  木霉菌(Trichoderma)是国际上公认的防治土传病害生物防治微生物,重寄生作用是木霉菌拮抗病原菌的主要机制之一,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是重寄生作用的主要功能因子,关于应用木霉
会议
青椒的贮藏保鲜,应以中、晚熟品种为好,贮前要先将摘下来的青椒摊放在干燥的房屋内晾2~4天。 1、埋藏法 可沙埋、灰埋或糠埋。①沙埋。在屋墙北侧阴凉处或室内地上,用砖垒一
@@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小孢拟盘多毛孢的粗毒素具有较强的除草活性,本实验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其粗毒素对杂草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希尔反应活力
会议
@@药剂种子包衣是一种靶向性非常强的农药使用方式,其处理对象限于种子表面,但可以由里到外为种子和幼苗提供保护,使种子周围病虫难以生存,其作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从植物
会议
  研究木霉菌耐受有机磷农药分子机理,对于在病害综合防治中协调使用木霉菌剂和化学杀菌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gene walking技术获得hex1基因的两侧序列,再分别使用引物对T23
会议
@@木霉菌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因子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木霉菌、抗生素和壳寡糖如果做为种衣剂的组分均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如何将此三种组分有机组配成种衣剂,最大限度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