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教学研究

来源 :2015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地方院校而言,如何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是一个关键课题.文章以某校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并阐述了具体的做法.
其他文献
辊压机和立磨,是近几年在水泥行业粉磨系统中广泛采用的节电设备,应该说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立磨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料终粉磨,应用于水泥的终粉磨也已经起步.而辊压机却晚了一步,辊压机生料终粉磨才刚刚起步,辊压机水泥终粉磨还徘徊在研发阶段.本文分析了辊压机终粉磨的研究试验和工业实践,分析了磨粉系统的需水量与表面积。对辊压机水泥终粉磨工艺,与筒辊磨粉磨工艺和立磨粉磨工艺的粉磨机理、孰优孰劣进行对比分析。辊压
黄帝陵祭祀广场维修工程花岗石板材地面翻修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砂浆碎块,既污染景区生态环境,还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在重新铺砌花岗石板材时,还要从外地运来砂子,配制砌筑砂浆.本文介绍了将废砂浆块破碎为再生细骨料及其性能,并通过不同配比进行系统试验,以满足砌筑砂浆施工和力学性能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砂浆工艺可行,并在该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自2010年至2014年已有4年,所采用的再生砌筑砂浆花岗石地面
湿陷性黄土是我国一种主要的、分布较为广泛的区域性土,主要分布于我国黄土高原上.湿陷性黄土是第四纪的一种沉积物,它以粉土颗粒为主,富含碳酸盐,具有大孔隙和垂直节理,以黄色为基本色调,具有湿陷性,故称为湿陷性黄土.以新疆某市住宅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为例,论述了该工程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思路及采用的土或灰土垫层换填法设计施工措施,分析了基础施工中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经堆载预压的办法处理地基,可减少
在新形势下"互联网+"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城乡规划高等教育如何结合学科交叉与全球化等趋势进行学科发展与创新,成为城乡规划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国际联合教学模式创新,可以基于国际视野拓展城乡规划学科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学科交融的跨学科合作;也有助于克服传统国际教学合作中的时空局限.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与辛辛那提大学的国际联合教学为案例,采取比较方法说明《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如何
本文从城乡规划的逻辑基础角度出发,梳理和分析了吉林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教学过程中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式等层面存在的相关观念性问题,探讨城乡规划专业设计课程的基本教学思路,以及提出相关教学改革与转型等建议.结合近年来教学实践经验,作者指出基于多元化社会空间利益的背景,城乡规划教育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基本逻辑诉求需要在规划教学环节中贯彻和落实.该校城乡规划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确立基于社会空间逻辑关系的教学课程
可步行性对于健康发展的城市未来至关重要,中国城市在这方面的情况令人担忧.将步行网络设计纳入城市设计教学,以之引导和约束城市形态的生成.主要从步行网络结合设计构思、步行网络结合产业分析/功能设定/景观组织和步行网络促成城市形态三个方面着手.教学结果表明:同学们以多样化的设计逻辑建立了较为丰富的步行网络形态,对城市形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城市设计教学的章法与乐趣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体验与感受.
通过对城乡规划学科、居住问题研究、教学培养重点以及学生学习阶段转型背景的分析,提出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类课程"突出两个核心、构建三大目标、培养五大能力"的教学优化构想,并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语境和教学成果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优化的策略.
文章介绍了天津大学城市规划院城市规划基础课程教学中,以空间为路径和出发点,帮助学生建构专业知识的基础.在借鉴认知学的理论基础上,课题组设立了空间认知与设计训练系列单元,在教学中贯穿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社会综合实践调查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同学们借助实践和调查来发现新问题、开拓创造力.教学的开展,教导学生开展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观察现实、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积累社会活动经验.在北京大学理学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社会调查课程着重进行微观—宏观一体化的技术背景训练、行为—价值—规范三维度研究训导、严谨性思维和方法训练,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想象—创
当前中国城乡社会发展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在城乡规划领域,自下而上的了解"人的需求",回归基于个人空间体验的生活视角成为应对转型发展的重要理念.居住小区作为个人日常生活的空间载体,其规划建设更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充实、完善.由此,论文提出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教学中,以"生活的住区"为核心价值,引导学生关注住区规划建设发展面临的转变,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进行居住生活的空间诠释,从而回归居住小区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