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工程弃渣场场址方案比选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n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武隆县车盘水库工程弃渣场场址的多方案比选,较全面地分析了各方案的环境敏感性、防洪安全、弃渣占地及运距、渣场安全及防护费用、渣场后期运行及景观效果等影响因素,重点从渣场安全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两方面,进行了定量化的方案优选,最终选择方案2:余家湾弃渣场1处弃渣场址,满足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设计要求,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弃渣场场址选择的潜在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缓了工程弃渣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
其他文献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比较长江中上游地区两种代表性土壤(红壤和紫色土)的产流产沙特征,便于统筹配置水土保持措施,以求控制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设计小中大三组雨强(0.8,1.1,1.4mm/min)和四组坡度(10°,15°,20°,25°),降雨历时为60min.结果表明:(1)两种土壤的初损历时都随雨强的增大而减小,红壤的初损历时小于紫色土;(2)在相同雨强和坡度情况下,红壤的径流深大于紫色土,
应用全国水利普查中河龙区间水库泥沙的淤积资料,对河龙区间207座水库的淤积特征进行研究,并对水库的淤积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河龙区间水库空间分布集中性特征明显,中型水库主要集中在无定河流域;河龙区间不同输沙模数区内中小型水库的淤积特征差异显著;基于中小型水库淤积规律和大型水库的淤积资料,估算河龙区间水库的淤积量,至2011年河龙区间水库总淤积量为15.14×108m3,其中大型水库总淤积量为6.2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城市受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问题受到重视,以研究水土和人、社会、文化内在联系的景观水保学应运而生,并成为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本文以某城市航电工程受损河流湿地为例,在景观水保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生态恢复的各项技术,使受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能够重新恢复到良性循环状态,融入当地文化理念,建立起河流湿地系统的安全格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西北地区典型的奇台绿洲地下水超采问题已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奇台绿洲地下水资源的现状,阐明在干旱地区人类对地下水的开采将对地表生态系统已构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得到了以下结论:(1)供需矛盾—人口压力与地下水水资源承载力的矛盾。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口的过度膨胀使得奇台绿洲人口基数过大,这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地下水资源其承载力存在一个极限值,人口的增长带来
消落带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在深入分析新丰江水库消落带水位运行、岸坡侵蚀、土壤、植被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淹水胁迫和干旱胁迫、岸坡侵蚀、养分是新丰江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的3个限制因子.并针对不同的限制因子,提出了根据消落带地形特征,按照缓坡型(坡度30°)进行防护措施设计,主要措施有坡改梯和梯坎防护。参照水平梯田断面设计相关要素,确定本工程设计断面,田坎高度为0.7m,田面高程由下往上依次为110
西南土石山区水电工程的建设具有弃渣场选择困难、弃渣量大等特点,为了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弃渣场不可避免的规划布设在沟道里,并且极有可能受泥石流的影响.本文以叶巴滩水电站俄德西沟弃渣场为例,在分析废渣场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了设计,指出渣场泥石流及排洪工程主要由拦挡坝、进水塔、排水洞和挡水坝等建筑物组成,在排水洞至俄德西沟右支沟汇口之间适当位置还需修建两座拦挡坝,分别为I#和2#拦挡坝,拦
通过分析叶巴滩水电站降曲河特大型弃渣场采取的三种不同堆置方案所导致的渣场类型、防治标准、措施体系以及风险程度的差异.从而得知,降曲河特大型弃渣场为沟道型/库底型弃渣场,其选址符合《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DL/T5419-2009)相关要求,防治措施设计标准最低,措施体系简单,风险程度最低,从而有效降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难度和投资.
旋翼无人机低空遥感以其影像实时传输、高危地区探测、成本低、机动灵活、能有效弥补传统水土保持研究方法的诸多不足等优点,成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新的技术手段,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本文对旋翼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领域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发现,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以其影像实时传输、高危地区探测、成本低、机动灵活、能有效弥补传统研究方法的诸多不足等优点,成为
本文就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初步设计中的设计标准、溢洪道布设、坝系洪水组合、坝高和库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淤地坝设计标准根据建筑物级别来确定,库容在100万m3m以上的骨干坝,主要建筑物级别按一级设计,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库容在50-100万m3m的骨干坝,主要建筑物级别按二级设计,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库容在10—50万m3m的中型淤地
本文通过新(扩)建铁路项目不同设计阶段(预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主体工程设计深度和对水土保持的要求以及实施阶段现状,分析铁路项目弃渣场在不同设计阶段以及实施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治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法宣传,提高项目法人水土保持意识,加强监测与监督管理,强化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及变更管理,总结设计实施经验,提升水土保持生态设计理念与设计水平等加强铁路项目弃渣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