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胆囊炎模型腹部循胆经高温反应与脂联素含量变化的观察

来源 :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804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脂肪组织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其分泌的脂联素(adiponectin)与机体的能量和物质代谢活动密切相关,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脂粘连蛋白和瘦索与循经高温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用健康家兔1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胆囊炎模型10只.切取模型组的循经高温反应部位的纽织和对照组相应部位的组织进行匀浆,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标法时上清液内的脂粘连蛋白进行检测和切片染色的显微镜观察。结果:体表红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有7只在左右腹例沿胆经的位置出现长短不一的循经高温反应(0.5~1℃)带或区,右侧多于左侧,而对照组则未显温度升高。经对所得结果的初步分析,脂联素含量变化与循经高温反应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另外,通过观察组织切片,在红外热像仪所测的高温反应组织内脂肪细胞数量增多,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并多沿血管分布。在同体对例和对照组的相应部位的组织内,脂肪细胞数量少,细胞体积也较。结论:初步结果提示脂肪细胞与循经高温反应有一定相关性。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ThermaCAM(TM)P30红外热像仪和自研PHE201红外辐射光谱测试系统,检测15只家兔活体时、死亡即刻、死亡30min和死亡60min时内关穴及非穴对照点(内关同一水平尺骨尺侧边缘中点)的红外温度和红外光谱1.5~16mm各波长的辐射强度,从家兔不同生命活动状态下红外辐射的变化过程中观察穴位的特异性。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单穴与原络配零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影响。方法:随机从健康家兔中选择8只作为立常对照组,余家兔进行模型复制。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内关"组、电针"神门"配"支正"组,每组8只。观察电针治疗后各组家兔心功能变化、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含量。结果:电针"内关"组、电针"神门"组、电针"神门"配"支正"组的+dp
目的:观察针刺心包经穴位对急性轻度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吸入低氧混合气体条件下,电针心包经穴位,采用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心输出量"(CO)、"搏出量"(SV)、"心率"(HR)3项指标在针刺前后妁变化。结果:电针内关穴能显著降低CO和SV,电针郄门也能显著降低CO,针刺脾经地机穴则对上述指标均元明显影响。结论:电针心包经穴位内关、郄门能降低健康志愿者急挂轻度缺氧所致的CO、SV
目的:通过检测热刺激家兔命门穴后督脉线上皮组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旁开非经对照部位的差异,探讨HSP70与经脉调控功能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70,比较热刺激组及基础对照组督脉线上穴位、非穴位及其左旁开2.3厘米处非经非穴对照部位皮肤组织的HSP70表达的差异。结果:基础状态下,家兔皮肤组织存在HSP70的基础性表达,经穴与非经穴部位无显著差别;热刺激
目的:观察与急性胃粘膜损伤相关的体表伊文思蓝(EB)渗出点的动态分布,并和大鼠穴位的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其分布相关性,为疾病状状态下穴位的敏化的动态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e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口服稀盐酸组(n=50),口服生理盐水组(n=10)。采用空腹口服稀盐酸造成急性胃粘膜损伤模型,分别观察造模当天(口服稀盐酸5小时后)以及第2、3、4、5天EB渗出点的分布。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5大组,即: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人中、内关组(下称:中内模型组);模型+电针曲池、足三里组(下称:曲足组)。每组12只失鼠,随机分为甲、乙两小组。采用改良Longa线拴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甲组大鼠在24h时间点处死,乙组犬鼠在48h时间点处死。采集颈动脉血并断头取脑,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NO和ET-1的含
目的:探讨电针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途径。方法:线栓法闭塞SD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仅制作大脑中动脉暂时性缺血模型,不做治疗;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模型组,但不插入线栓,不做治疗;电针组于造模后2小时进行针刺"百会"、"大椎"穴,捻转刺激半分钟后,接电针仪,持续60分钟。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海马、纹状体组织线粒体的Na+-k+
目的:观察常态下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与大肠经线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大肠经脉循行线上取六个测试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cm。其中四个为穴位(臂臑、手五里、手三里、上廉),两个为非穴位点(曲池-臂臑中点、手三里上1寸)。六个测试部位分为三组(臂臑-曲臂中点、手五里-手三里上1寸、手三里-上廉),对每名受试者每次观察一组,其中一个水平为组织氧
目的:观察电针任脉经穴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嘴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裣法建立大鼠大脑申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电针任脉治疗组。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脑内侧脑室下区、海马齿状回区bFGF蛋白及bFGF mRNA的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纽与假手术组相比,bFGF蛋白及bFGF mRN
目的:用霍乱毒素亚单位B(CTB)神经示踪技术揭示劳宫(PC 8)穴区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异相关性。方法:实验甩雄性大鼠5只,将511%CTB分别注冬前足掌心,这一解剖部位相当于人体手厥阴心包经的"劳宫"穴。3天后将实验动物灌流固定,取出颈、胸部背根神经节,脊髓和大脑.然后将各部位的组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显示CTB标记的神经元或神经纤维终末。结果:所有的CTB标记均出现在示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