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VEGFR-1脱氧核酶抑制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九届泛珠江区域放射肿瘤学学术大会暨肿瘤放射治疗多中心协作研讨会、重庆市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nlucif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设计并鉴定靶向VEGFR-1 mRNA脱氧核酶,从体内外水平探讨其抑制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效应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通过in silico设计针对VEGFR-1的10~23脱氧核酶,以体外切割实验、动力学实验、小管形成实验筛选出活性良好的脱氧核酶:通过鼠角膜血管形成模型、黑色素细胞移植瘤模型、鼻咽癌移植瘤模型,借助角膜微囊袋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子影像学手段分析其生物学活性,并应用一般毒理实验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①针对不同区域的靶位点设计了靶向VEGFR-1 mRNA序列11条,分别合成10~23脱氧核酶.通过体外切割实验、小管形成实验筛选到活性良好的脱氧核酶DT18.②DT18明显抑制了角膜血管的新生,相对于生理盐水组,实验组减少了72%的血管面积和61%的血管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DT18明显抑制了黑色素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各组肿瘤体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实验证实DT18不影响细胞的增殖(P>0.05).④DT18明显减小了反映肿瘤血管通透性的Ktrans值(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P=0.028;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P=0.026).各组鼻咽癌移植瘤体积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DT18组VEGFR1表达显著低于各对照组.⑤通过尾静脉单次注射(20mg/kg),DT18组小鼠的体质量、脏器指数、摄食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成功筛选到活性良好的靶向VEGFR-1 mRNA的脱氧核酶DT18.②10~23脱氧核酶DT18通过靶向VEGFR-1明显抑制血管新生,进而抑制肿瘤生长.③DT18可致鼻咽癌移植瘤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下降,移植瘤肿瘤体积减小.Ktrans值可为探讨靶向EBV-VEGFR1 mRNA脱氧核酶进行鼻咽癌的临床实验提供实验依据.④DT18具有良好的药物耐受性和安全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随着不断发展的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也正在进行,不断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结合阅读和写作,促进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各种阅读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以为缺血部位提供血流灌注,避免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MRI是评估颅脑侧支循环状态的主要影像学技术之一,具有技术多
  DNA依赖蛋白激酶是一种DNA活化的核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DNA暴露于电离辐射后的双链损伤修复中起主要作用。研究表明DNA-PK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放化疗的敏感
  目的:构建小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以α7胆碱能受体激动剂GTS-21进行干预,探讨其对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以期为放射性肺损伤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参考.方法:采用6
  目的:比较宫颈癌组织和Hela细胞株中SP细胞的含量和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Altra流式细胞仪分选出宫颈癌组织原代培养6代细胞和Hela细胞株中SP细胞,检测两种细胞的表面标记和
会议
本文报道了1例经n 192Ir源照射后第5年发生右股骨病理性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男性,67岁,5年前右下肢曾受到极不均匀外照射,随访脂肪抑制Tn 2WI示右股骨上段出现不
  背景 斯钙素2(Stanniocalcin 2,STC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其过度表达大多与肿瘤的进展及不良预后有关.然而,在鼻咽癌中STC2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仍未见报道.本研究
会议
  肿瘤细胞对TRAIL的耐受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TRAIL耐受的相关机制大部分集中在TRAIL的原发性耐受方面,有关肿瘤细胞获得性TRAIL耐受的发生发展机制方面的研究非常少见
会议
  目的: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端粒稳态是影响放射敏感性的重要因素.TPP1是端粒结合蛋白复合体(Sheherin)的重要成员,对端粒稳态维持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前期
会议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发生脑转移对肺原发灶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作用.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型HCC827和EGFR基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