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管理”最危险“庸人管理”更可怕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402179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人管理”最危险
  最近一段时间,先后到几家民营企业作管理咨询调研,越发感到:“能人管理”这个问题在制约着中小型企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其中一个非常有能力的老板很有感触地说,我现在最大的困惑就是:具有一定胜任能力的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已影响到或制约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最近在海外投资就是由于人出现问题,致使费用成本大幅度上升,投资项目没有任何进展。人才培养问题已成为公司下一步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访谈了几家企业的大部分员工,问他们同样的问题:你能继续留在公司工作,主要原因是什么?大部分员工的回答是:
  第一,公司老板的个人魅力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大部分人对老板本人都是极为崇敬的,并且是怀有感情的,对老板的总体评价是:个人能力极强,具有超前的意识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做事很有魄力、很有人格感染力,等等。这些赞赏之词往往是出自老员工,老员工对老板很了解,与企业共同成长起来,他们从心里对老板是钦佩的,但也有很多抱怨。而最近几年新进来的普通员工则对老板没什么概念,这一点就不能成为他们加盟公司的首要因素了。
  第二,公司在当地的品牌。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当地均是知名的品牌。在有品牌的企业工作,员工会感到有一定的尊严,并且公司业务发展很稳健,员工在这样平稳发展的企业中工作很有安全感。
  第三,公司的快速发展和实施内部提拔晋升,给员工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公司大部分中高级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培养起来的,他们对公司的这种培养是怀有感恩之心的。
  第四,薪酬福利在同行业同地区同岗位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的,这也是人员稳定的一大因素。
  简要总结:企业发展到现在,更多的是创业者的资源和对市场机会的把握,以及创业精神的内在动力。企业在内部管理中往往依靠企业家人格感召力和核心员工的贡献精神与相互信任,更多的是一种“人治”方式的管理(或称“能人管理”)。
  如果说管理既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对于老员工在管理的艺术性(情感管理)方面做得不错,但严重地缺乏科学管理,“人治”大于“法治”,致使积聚了很多问题,企业小的时候,“人治”是有效率的,企业大了,仍然靠“人治”,企业不可能在我们所掌控的体系内运行,会最终表现为:员工人心涣散,思想混乱,行为不规范,执行不力,战斗力不强,工作没有积极性,效率低下,人才短缺、离职率居高不下,等等。如果这些问题最终得不到根本性、系统性地解决,会最终延缓或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也最终无法体现管理的艺术性,可能最终会吞噬掉经营成果。
  在调研中了解到,其中有家企业的老板在创办自己企业之前曾经受命于挽救一家亏损快要破产的国有企业,他临危受命,不到一年就让企业起死回生,创造奇迹。可是当他一离开这个企业,企业不久就倒闭了。个中的原因可能是很复杂的,但会让我们引发很多思考,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命运大部分取决于一个“能人”,势必风险太大了,如果有一天他“出事”了,企业还能否继续存活?
  往往“能人”的老板不信任别人,疑心太重,凡事都是自己“冲锋陷阵”,这样的管理方式就很难培养起真正的人才。并且我们发现,大部分缺乏人才的企业,除了应有的制度、体系及机制未能建立起来,还跟其老板个人的性格、胸怀、人格、用人风格等关系密切,我们发现这样的企业,老板身边往往竟是些“小人”,这些“小人”总是给老板出些“馊主意”,老板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影响,致使其做出的很多用人决策都是错误的,真可谓是“小人当道”,企业不宁。
  在此呼唤:中国中小企业快速结束“能人管理”时代,进入制度与文化管理阶段,这样企业才会基业常青。
  “庸人管理”更可怕
  上篇谈到“能人管理”最危险,这个标题一看上去,容易引起误解,甚至误导,能人管理怎么会是最危险的?难道是鼓励与提倡任用庸人吗?但实质上,我的观点是:那种习惯于“冲锋陷阵”,不靠“法治”单凭“人治”,即个人能力的没有任何限制的“肆意驰骋”,不注重培育企业具有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及人才培养的这种“能人管理”是最危险的,如果他一离开这个企业,企业就完了。
  为了把“能人管理”与“庸人管理”这个问题说明得更清楚一些,故写个姊妹篇。
  “庸人管理”更可怕,从选人这一点上就可以得到验证。
  英国有个很有名的行政学家叫帕金森,他提出了发人深省的“帕金森定律”。其中一个观点是:行政机关成立的时间越久,机关人选的素质就会越低。这是因为行政主管在选择自己的下属时,总喜欢挑选那些各方面能力都不如自己的人,以避免今后与自己形成职位上的竞争。按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奉行一种“武大郎开店”的作风,“我矮,别人就不能比我更高”。这种社会心态倒也不难理解,试想:一头狮子可以率领一群绵羊,一只绵羊怎能统领一群狮子呢?所以强者选择平庸者,平庸者选择更平庸者,在官僚机构中似乎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这种心理惯性所引起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低素质的人员不可能带来高效率的工作。
  管理上还有个选人的奥格尔维法则。
  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召开了一次董事会,在会议桌上,每个与会的董事面前都摆了一个相同的玩具娃娃。董事们面面相觑,不知何故。奥格尔维说:“大家打开看看吧,那就是你们自己!”于是,他们一一把把娃娃打开来看,出现的结果是:大娃娃里有个中娃娃,中娃娃里有个小娃娃。他们继续打开,里面的娃娃一个比一个小。
  最后,当他们打开最里面的玩具娃娃时,看到了一张奥格尔维题了字的小纸条。纸条上写的是:“如果你经常雇用比你矮小的人,将来我们就会变成矮人国,变成一家侏儒公司。相反,如果你每次都雇用比你高大的人,日后我们必定成为一家巨人公司。”前一句话与从大娃娃到中娃娃再到小娃娃的次序吻合,后一句话与小娃娃到中娃娃再到大娃娃的次序吻合。这些聪明的董事一看就明白了。这件事给每位董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都尽力任用有专长的人才,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奥格尔维法则: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但如果你所雇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比你更差的事情。
  著名心理学家克鲁格和邓宁曾经说过,对能力的认知也是需要能力的,说明一个人在选用人时受个人直觉的有限性的影响,这会直接决定着他选用人的水平,即对人的特长、优势及不足等的评价能力。从这个理论基点出发,不难推测出,一个庸人,只能选出比他更“庸”的人,这种后果更是可怕的。
  人才的素质决定工作的质量,“庸人管理”更可怕。
其他文献
下岗,是一种无法言状的痛20年前,青春靓丽的郭宇飞大学毕业,起初在一家国营单位干技术工作,后调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外贸企业做业务主办。当时,外贸企业相当吃香,郭宇飞又
摘要: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入园焦虑严重。大多数幼儿都需要依恋物品来缓解紧张、害怕的情绪。本文通过对某幼儿园小班刚入园的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主要从幼儿恋物行为的基本现状、对幼儿的恋物行为进行分析并且适当地进行矫正这几部分进行研究。  关键词: 小班;入园焦虑;幼儿恋物行为;矫正  一、小班幼儿恋物行为的现状  小班幼儿在第一次来幼儿园之前老师会友善提醒家长,如果小朋友情绪比较焦虑或者午睡困难,可以带一个
初见晁无疾,是在“五一”节的前一天。我带着采访任务赶到北京农学院。在会客室坐了十来分钟,有人敲门。推门进来一位五十多岁的人,腿有点儿瘸。他身穿一件旧夹克,脚蹬一双
营造的气氛是让人们感觉到很亲切、很舒适,可以让他在那里好好地Sentiment一下,度过一段自由自在的好时光——星巴克的人鱼圆标浮动在街头——它成了一种魅力、一种时尚。
就像是冷风刺骨,就像是巨浪破冰。特尼一手缔造的王国在“刽子手”霍普金斯的铁拳下轰然坍塌。痛苦、失落、伤感……伴随了波多黎各人整整一年。然而,倒下的毕竟只是几根王
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只有一个人对于某一件事物怀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在面对这一事物的时候他就会保持兴奋的状
近几年,我国经济一直处于中高速发展时期.正是因为这种经济形势,对于人才的需要,社会各个领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基于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每个待业人员只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知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我校将在好习惯养成教育中,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抓起、
最早知道有马华这个人,还是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刚开播那阵,只见她在电视里蹦蹦跳跳地教人健身,很活泼的样子。这一来她就成了名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任何人只要一上电视就
(2008年3月13日)今天,广西年鉴编纂委员会在这里召开《广西年鉴》2008年全区组稿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7年《广西年鉴》各项工作,部署2008年组稿任务。下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