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zh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房颤患者的伴随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房颤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与国外患者的差异。方法:1、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16-2017年住院的房颤患者550例,统计入选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伴随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计算各种伴随疾病所占百分比及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的平均值。2、根据房颤的类型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三组,分别计算三组中各种伴随疾病所占百分比及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的平均值,分析其与房颤类型的关系。3、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年龄、体重指数)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其不满足参数检验条件时选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550例房颤患者入选,全部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2.7±10.9岁,其中≥65岁的有419例(76.2%),男性总共299例(54.4%),体重指数(BMI)平均值23.9±3.6kg/m~2。房颤常伴随以下多种疾病,其中高血压有64.4%、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45.5%、心力衰竭(HF)35.6%、糖尿病(DM)21.3%、瓣膜性心脏病(VHD)17.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2.5%、风湿性心脏病(RHD)12.4%、扩张型心肌病(DCM)7.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4.5%、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2.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0%。同时发现:从阵发性到持续性到永久性AF中患者的年龄逐渐增加,伴随的HF、VHD、RHD和COPD随着AF分型比例逐渐增加,而SSS的比例逐渐降低。结论:1.中国房颤患者常伴随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糖尿病、瓣膜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COPD等,其所占比例较以往有所差异;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加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减低,房颤最常见的伴随疾病已经转变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3.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到永久性房颤,年龄有增加趋势,在伴随疾病的构成上也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衰和糖尿病所占比例较大。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心理应激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运用心理应激法检测应激前后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5例正常人群的血压、心率、血浆儿茶酚胺的反应情况结果心理应激前后两组测试
乳腺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乳腺癌则是成年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日渐增高的趋势,已跃居妇女癌症的首位,严重危胁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为了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美丽乡村建设旨在探索具有
认识实习是纺织工程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纺织专业认识实习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实习动员、实习单位的选择、实习内容的更新、实习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高职“纺织材料与检测”是纺织类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亦是我院的精品课程。本文从课程改革依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研究。开发出以检测技能为核
标志前缀加法器运算速度快但存在面积大的缺点。为满足实际应用中对浮点乘加单元面积的要求,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得到基于Kogge-stone树结构的51位标志前缀加法器,采用模块级联
英语作为联合国的官方指定语言,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沟通工具作用。在这种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一般情况下,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人应当是真实的权利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也会出现登记的物权与真实物权不相吻合的情况。例如,行为人因不具有购房资格而借用他人名义购
对典型数据收集协议进行分析和比较,针对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一种基于区分服务和数据融合技术的数据收集协议DSDA。该协议通过构造高效的簇-树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中数据流采用
改革开放后,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蓬勃发展,银行成为了商业领域融资中必不可少的主体。在业务合作上,企业是银行重点的服务对象,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贷款担保业务也逐年增加,小门槛,低要求的保证金质押担保更是获得了双方的青睐。但是,保证金质押担保方式在法律上的规定并不完善,各法院的裁判标准不一,也导致了双方之间的合意不能得到充分的认可。本文将主要结合《担保法司法解释》八十五条的规定并以实证研究作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