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思索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gt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全面概述了中华女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还针对改革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索,提出了对策、建议和今后大学英语改革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教学观念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深化教学改革始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又在于解放思想、大胆变革教育观念,确立与时俱进的素质教育改革思路。要用素质教育观来引领教学改革,把素质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政治思想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复合型建设人才。教育观念是教育发展中的前提性、根本性问题。只有更新
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技能是法科学生培养的三个方面,法律技能是其中最重要的。作为公法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本身的学习难度更大。当前我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教学缺乏完整科学的计划和大纲、实践课程教师工作量的认定以及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应注意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观念上要有新的认识、在大纲和课时安排上需要有足够的科学体现;同时在现有制度下教师要合理用足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不仅投入重资提高学院的整体信息化、扩建实验室、增设实习基地,还积极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同时指出今后的实践教学应以质量为科学发展的目标,强化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观念,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通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在校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如何应对现代社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是面临的新课题。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创新性实验的,既可以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注入了活力,又培养学生创新思考和激发学生创新应用,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创新
高等金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金融业管理人才和金融应用型人才,金融专业较强的应用性和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金融实验教学成为了现代金融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本科阶段的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需要正确定位、分层次设置金融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综合化的金融学科实验室,在以“质量工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为综合型、专业型和应用型的现代金融本科教育创造条件,
介绍了个人理财教育的现实意义以及个人理财职业教育和高校教育的现状,并对财务管理专业个人理财特色建设进行了阐述,对高校个人理财教育的课程规划进行了探讨。
本文从师资、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硬件设施等方面回顾了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针对性的提出了凝练体育教学目标、加强师德教育、创新教学模式、以科研提升教学质量、重视学生体能训练、重视体育社团建设等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意见,为女校的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参考途径。
结合管理学院教学工作的实际,对学院各个专业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对整合后的管理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进行回顾总结,对“十二五”时期管理学院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进行SWOT分析,并重点将就任何落实党委“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六大工程建设的相关举措进行探讨,提出管理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思考和工作要点。
礼仪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的女性人才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文对社会转型时期礼仪的内涵及礼仪教育应有的实质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结合女性与男性在认知方式上的不同特点及女性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提出了当代女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改革趋势,如渗透社会性别视角,提升“联结建构型”认知能力,纳入公民教育的总体规划等,以期对中国的礼仪教育发挥积极的启示作用。
针对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现状,提出了“专业分类、教学分层、相互渗透、三位一体”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同时对教改中需要解决的教师认识问题、教材改革以及开放教学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